第三十八章 到達梁縣以東(2 / 2)

但是眼前這種眾將爭持的情況,董守業倒是也沒有製止。在董守業看來軍中議事,一個爭論的氛圍是有必要存在的,畢竟道理是越說越明朗,大家積極發言,共同探討,才能得出更好的結論,對戰爭的指導作用才能越大。

若是軍帳之內死氣沉沉,沒人敢發言,之時依靠一人之力,那其軍勢勢必難以持久;反而言之,議事時氣氛活躍,將領們積極發言,集合眾人之力找出一條可行的戰略計策,這樣一軍首領也不至於向諸葛亮那樣操心受累。

這樣也比較有利於麾下將領的培養與成長,使將領的軍事素質得到普遍的提高,也可以使獨當一麵的人才越來越多,這才是董守業喜聞樂見的。

現在董守業見麾下的眾人依舊爭執不下,於是開口說道:“褚將且聽我一言,諸位可以想想還有什麼是大家沒有想到的,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

頓了一頓看了看典韋,董守業又說道:“惡來,你對於此戰可有什麼想法。”

典韋又是撓了撓自己的大腦袋,甕聲甕氣地答道:“啟稟公子,俺老典就是個不開竅的榆木腦袋,哪能想出什麼主意來啊!公子怎麼說,俺老典就怎麼做,就是了。”說完還是一副我果然聰明的樣子。

董守業無奈地笑了笑,本來他還想看看在眼下的環境下,典韋是否能夠積極思考,積極參與討論,若是能夠有點兒一知半解,將來董守業也打算對其培養一番,而不是讓他隻做個保鏢頭子。現在看來,這廝也是憊懶之極,隻有做親衛將領,做貼身保鏢的命。

有道是人各有誌不必勉強,典韋這貨雖然偶爾有點小聰明,但總體來說沒有可以獨擋一麵的本事。性格決定命運,典韋這樣的性格,這樣的智商,也隻能是出蠻力的命了。

不過董守業也不打算勉強,在他看來,典韋最值得自己看中的隻有一點,那就是無與倫比的忠誠,至於武藝那還是在其次。

在冷兵器時代,任何一個將領,任何一個軍事統帥,都希望身邊能有一群忠心耿耿的死士,在關鍵時刻可以為自己拋頭顱、灑熱血、擋刀子,堵槍眼。在古代很多帝王將相看中手下最關鍵的一點絕對不會是能力,最為看中的永遠都是這個人是否是足夠忠誠。

忠誠是一個人最寶貴的品質。

任何一個時代都是如此,尤其是帝王。關於武將的忠誠,有這麼一個說法,便是小仗用能臣,大仗用忠臣。也就是說帝王在決定安排將領出征的時候,對於一些無關大局的戰役便使用一些有能力的人,而在事關大局亦或是生死之戰中,必須使用絕對忠誠的人,即便是對方的能力有所欠缺。

怎麼說呢?這話也非常有道理!

ps:今天終於到達預定戰場了,大戰馬上開始,請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