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軫在大敗之後,帶人人馬撤出戰場之後,積極聯係楊定,想要與楊定會合之後回到陽城,然後依托城池堅守,等待援軍。
但是楊定早已經是帶著人馬先行返回洛陽,根本就沒有理會胡軫的信使,反而將信使秘密殺掉。
孫堅見到敵方軍中的兩撥人馬分頭逃命,也是困惑不已,搞不清楚狀況。戰場之上,士兵嘩變,雖然很少發生,但是也是行軍作戰的意外之一,一不小心就很有可能發生,所以孫堅在看到胡軫軍中混亂時,並沒有太多懷疑,反而積極進攻。
孫堅大勝之後,追擊敵人之時,對方卻分成兩路,一路一直往北走,像是要從大穀關進入洛陽,另一路卻是二千左右的騎兵,往陽城方向逃竄。
對於當時的孫堅來說若是追擊大穀關方向的敵人,很有可能趁勢拿下大穀關。若是放任那二千左右的騎兵不管,對方很有可能會依托陽城襲擾己方的糧道,甚至有可能從軒轅關調撥一些援軍,然後直接斷了自己的歸路,讓己方的一萬多人馬變成無家可歸的流浪軍。
聯想到這,孫堅便直接帶領大隊人馬前往陽城方向追擊,讓自己的弟弟孫靜帶著兩千左右的人馬追擊大穀關方向。能有所斬獲當然更好,若是沒有那就等待自己解決了陽城的敵人,再來與孫靜會合。
孫堅此戰參戰一萬三千人,戰死近兩千人,消滅對手五千餘人。
安排妥當之後,孫堅便帶著麾下的九千多人,往陽城方向追擊。胡軫的騎兵速度快,孫堅根本追不上。而孫堅之所以堅持追擊,就是想要占據陽城這個洛陽南側的戰略要地,隻有占據陽城之後,孫堅才幹放心大膽地進入洛陽。
此時的胡軫逃到陽城之後,城內隻有不到一千人的老弱病殘,以及一部分糧草輜重。胡軫覺得陽城不能久守,況且自己現在隻剩騎兵了,若是使用騎兵來守城,那也太暴殄天物了。騎兵的關鍵作用在於其機動性,若是放棄機動性,那騎兵的優勢就發揮不出來。養活一個騎兵的花費,可以說是養活三到五個步兵。因此,從這方麵來看的話,騎兵要比步兵更加珍貴。胡軫不願意自己麾下最後的一些騎兵損失殆盡,況且聽說公子現在也正是對壘朱儁的時候,忙的不可開交,在短期內坑無法有效地支援自己。
所以,胡軫在思慮再三之後,決定放棄陽城帶領剩下的人馬運著輜重進入關內,先與公子會合之後再作打算。
於是將陽城縣城內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打包帶走,不能帶走的也是一把火燒掉,防止便宜了孫堅,不過那些不能帶走的物資也沒有多少,也沒有造成陽城大火焚城之類的事兒。
事出緊急,胡軫把縣城裏所有的車輛都集中起來,然後發現,挽馬(拉車的馬)不夠,於是下令讓一部分軍馬作為挽馬拉車,下馬的戰士坐在馬車上。這下子可把有些將士給心疼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