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孫堅看來,董守業率領的西涼軍肯定是阻擋不了自己與朱儁的東西夾擊。孫堅想著擊敗董守業之後,收攏之前損失的士卒,兵力最起碼可以暴漲之四、五萬。到時候,在洛陽休整一番之後,再與朱儁一起領兵西進函穀關,前往長安與董卓一教高下,最終贏回天子,重振朝綱。
這是最理想的狀態。
張溫是孫堅在討伐西涼時的領導,此人在朝中有一定威望,孫堅想著,若是自己在洛陽一切進展順利的話,那很快就能讓張溫起到作用了。
孫堅的預想是,自己與朱儁領兵一路西進,一路上攻克函穀關、陝縣、華陰等地,最終到達長安城下。此時,便讓張溫在長安城內聯絡城內的世家大族,一起造董卓的反,到時候裏應外合,成功擊敗董卓。
可是現在孫堅不知道的是,張溫已經死了。在孫堅還沒有與董守業決戰之前,那時候的孫堅麾下八萬大軍,意誌滿滿,躊躇滿誌,於是給張溫寫了封密信,把自己的計劃告知張溫,讓張溫到時候配合自己,哪知道孫堅派出的信使在出發不久,在走到梁縣西側的時候就被潛伏在霍陽山附近的徐晃給截獲了。
徐晃知道此信關係重大,便立刻將信件呈遞給董守業,董守業收到之後也就呈遞給父親董卓了。
董卓看完此信大怒不已,當時就派人將張溫抓到身邊,當場質問,張溫當然是死不承認。董卓哪會管張溫到底承不承認,當場就以通敵的罪名將張溫斬首。
現在張溫既然已經死了,又如何配合孫堅呢?
張溫其實也是剛剛死了沒多久,現在的孫堅還沒有接到張溫被斬首的消息,所以依舊是做著共同成就一番事業的美夢。
董守業在布置完針對朱儁的計謀之後,便飛馬來到虎牢關,會見徐榮。董守業要求徐榮不要被東西兩線的戰事困擾,繼續做好屯田這件事,至於朱儁和孫堅自己會想辦法解決。同時,將原本屬於朱儁的四千多人馬正式調撥給徐榮。
朱儁離開洛陽之後總共留下六千多人馬,其中有一校人馬是宋果統領,現在宋果在董守業麾下聽用,這一校的人馬就歸屬到董守業的麾下,剩下的四千多人馬一直都是讓徐榮暫時統領,但是一直沒有通報給董卓,現在董守業算是正式告知徐榮,將這批人馬歸屬到他的麾下。
這樣徐榮的麾下就有了一萬六千人馬,當然董守業也不會平白無故地給徐榮增添人馬。而是希望徐榮在自己戰勝朱儁,將孫堅從洛陽趕出之後,能從徐榮的麾下抽調出一批人馬繼續駐守陽城,保持陽城對南陽、潁川等郡,甚至是荊州、豫州的壓製。現在就是希望徐榮對於這批人馬盡快訓練,以便將來能夠擔當其使命。
對此,董守業希望到時候能將徐榮麾下的大將李蒙調出,安排在陽城駐守。董守業通過這段時間與徐榮、李蒙等人的相處,相當認可李蒙的能力。但是李蒙是徐榮的部將,董守業還是要征求一下徐榮的意見。徐榮對此也是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