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心中一陣,頓時感到狂喜不已,暗道:“此物難道是傳國玉璽?”
蔡邕在《獨斷》中曾經提到天子有六璽,曰:“皇帝六璽,皆玉螭虎紐,文曰‘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皆以武都紫泥封之。
又有傳國玉璽,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麵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此後曆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征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其數已盡”。
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著,則被譏笑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一代明君李世民即位之時李唐王朝並沒有獲得傳國玉璽,乃刻數方“受命寶”、“定命寶”等贗品傳國玉璽聊以自慰。後來在貞觀四年(公元620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隋煬帝楊廣之妻蕭後與其孫楊政道背突厥而返回中原,傳國玉璽從此歸於李唐,李世民由此龍顏大悅。
孫堅現在得到傳國玉璽之後,雖然是狂喜不已,但仍舊是不敢確認,畢竟傳國玉璽這東西是國之重器,全天下除了皇帝之外也沒有幾個人見到過。於是招來比較年長的程普,想要他幫忙確認一下。
程普看過之後,當即言道:“主公,此乃傳國玉璽也,確認無誤。此玉是當年卞和獲於荊山之下,因見鳳凰棲於石上,以為重寶,乃進獻給楚王,分解之後得寶玉一塊。後來秦王獲得此玉,命良工巧匠刻成玉璽,李斯篆此八字於其上。之後秦國覆滅,高祖皇帝得到傳國玉璽,後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後將璽打王尋、蘇獻,崩其一角,乃以金鑲玉。光武得此寶於宜陽,傳國至今。當年十常侍作亂之時,劫持少帝北逃北邙山,回宮後卻尋不到玉璽。”
孫堅聽完,說道:“原來如此,果然是件好寶貝。”
程普又道:“今日天佑主公,竟然得到如此重寶。此乃天命也!主公大喜啊!大喜啊!”看樣子十分高興,十分激動。
孫堅強忍著心中翻江倒海的心情,又問道:“德謀,何喜之有啊?”
程普便道:“主公有所不知,相傳得傳國玉璽者得天下,今日國之重器天賜與主公,此乃昭示主公他日必將榮登九五之尊,成就一番帝王大業。”
孫堅大喜,再也忍不住,顫聲問道:“德謀,此言當真,難道真的是天佑於我。”
程普重重地點點頭,然後對孫堅說道:“主公,此地不宜久留,應該速速返回江東,圖謀大事。一刻也耽誤不得,遲則生變。”
孫堅深以為然,點點頭道:“德謀此言深得我意。那好,立刻下令全軍收拾行囊,明日一早,大軍出發返回江東。”
你道孫堅為何會如此輕易地便進了洛陽城,又如此輕易地找到傳國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