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緩兵之計(1 / 2)

孫堅既然決定不會交出傳國玉璽,也就不願意花錢買路。若是花錢買路,則顯得孫堅有點心虛,豈不是不打自招了。所以,孫堅繼續態度強硬,想要好好地再與董守業鬥上一番。

不過,現在孫堅的兵力比不上董守業,如果是選擇選擇硬拚,那肯定是要吃虧的。不能硬拚,那就隻能智取。

兵法有雲: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意思就是以正規的形式交戰,以異於正規的形式獲得勝利。通常是被用在一方有優勢時,另一方相對弱勢,這時弱勢的一方隻有出奇謀,才能以弱勝強。

現在董守業與孫堅之間的形勢便是如此,董守業比孫堅的兵馬要多、要強,所以選擇興堂堂正正之兵直麵孫堅,而孫堅若是同樣選擇正麵決戰,那失敗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兒,除非董守業腦子突然壞掉了,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否則孫堅戰勝董守業的幾率便非常小。這時候孫堅要強扭轉乾坤,隻能是設下奇謀,才能力挽狂瀾。

孫堅麵臨的問題是其作戰風格一直是直來直去,以硬碰硬,幾乎沒有用過什麼深邃的計謀,而且身邊都是善於衝鋒陷陣的猛將,也沒有什麼智謀之士。唯一的兩個文官角色,一個是潁川太守李旻,一個是孫堅的長史公仇稱。

可是現在這兩人也不存在了,長史公仇稱被西涼軍大將張遼陣斬,潁川太守李旻被西涼軍大將徐晃俘虜,後來也被斬首示眾。有道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孫堅身邊連一個智謀之士都沒有,又怎麼能設下奇謀妙計呢?

好在孫堅也是沙場征戰多年,經驗豐富,也有幾分機智,沒吃過豬肉,還能沒見過豬跑嗎?

權衡再三之後,孫堅選擇的是夜襲。

夜襲是以弱勝強的不二法門,但是也有非常大的風險,因為古代人幾乎都有夜盲症,在漆黑的夜裏幾乎是目不視物,更別說是出兵作戰的,弄不好還沒打到敵人,自己的人馬就崩潰了。

雖然風險大,但成效大,是典型的小投資高回報。

夜襲的關鍵就是要有突發性、隱蔽性。

若是夜襲的計劃提前被敵人發現,而有所防備,那隻能是自取其辱,損兵折將,所以必須做到出其不意,讓敵人沒有防備;在進兵夜襲是要注意隱蔽,不能還沒跑到敵人的營門前就被敵人發現了,那樣隻能是前功盡棄。

一般的做法是人銜草馬銜枚,在馬匹裹布,盡量減少馬匹製造出來的噪音,同時禁止士兵大聲喧嘩,隨意交談。

另外盡量摸黑行軍,少點火把,甚至不點火把,以減少光亮,深夜裏最引人矚目的絕對是光源。

孫堅既然決定要偷襲董守業,那肯定要先麻痹對方,讓對方對自己放鬆警惕,防備鬆懈,為此孫堅派出信使去麵見董守業。

帶著孫堅的“誠意”,信使來到董守業的大營之中。

董守業也不阻攔,立刻讓人放入,見到來人之後,董守業問道:“你家主公讓你前來,所謂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