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守業這次回長安的路走的可比上一次風光多了。
上一次是西涼軍整體撤出洛陽,雖然之前也曾擊敗過曹操、張邈的追擊部隊,也算是略有斬獲。可是撤退便是撤退,即便是所謂的戰略撤退也是撤退,在這個年代這種撤退無疑會對這個勢力的信心有所打擊,因為撤退會傳達出一個信號,那就是你打不過人家,你要是能打得過人家,那個傻逼才會撤退呢?
理由可以找出無數種,但是改變不了人們對既定事務的看法。
現在總算可以說的上是一雪前恥了,這一次董守業率領五萬餘西涼軍,大勝關東諸侯各方勢力的十三萬人馬(孫堅軍九萬、王匡軍兩萬、朱儁軍兩萬),大大地漲了董卓董守業父子二人的臉麵,大大地鼓舞了西涼軍上下的信心。
勝利是回複軍隊士氣的不二法門,而連續勝利是打造精銳部隊,甚至是打造無敵之師的不二法門。
在董守業剛剛靠近函穀關不遠的時候,原本屯兵陝縣的西涼軍中郎將董越便出關十裏前來迎接董守業。
董越帶著身後的一眾人一看到董守業率領大軍出現在自己的視野中,就馬上上前迎接。
領軍的正是董守業,一個人騎著高頭大馬走在隊伍的最前頭,風騷無比,非常拉風。後麵跟著個托兒,是典韋那廝仗著自己是個大力士,非要給董守業扛中軍大纛撐場麵。
典韋自從跟了董守業打了勝仗,也開始得瑟起來了。這次非要把場麵弄得聲勢浩蕩一些,炫耀一番,董守業麾下的許多將士也有類似的想法,畢竟接連而來的勝利讓所有人都高興無比,渴望將這種心情告訴別人,渲染出來。董守業覺得沒有什麼出格之舉,也沒有太過在意。
典韋這哥們兒扛的大旗可不是什麼將旗,一般的將旗也就是三米多,一般人扛著走,沒有任何問題。這廝扛著的是董守業的中軍大纛,這玩意兒一般都是在重要典禮上用到的,當然也會作為儀仗來使用。
典韋的此番作為明顯是扛著董守業的中軍大纛作為董守業的儀仗隊。
這中軍大纛比較重,一般人扛不動,即便是能扛得動也是非常費勁,要是扛著走路就顯得更傻逼了。演義中曹操的牙門旗倒了,典韋扶牙門旗的那段中的旗子跟這個中軍大纛是一個性質。
所以一般腦袋好使的人都不會幹這樣的事兒。
可是典韋的腦袋明顯不太好使。
最關鍵的是董守業騎馬走在前麵,後麵跟著扛著中軍大纛的典韋還真他+媽+的拉風!
風騷,酷斃了!
話說董越遠遠地看到典韋這廝扛著大纛,心想:“公子的麾下果然是有許多能人異士,能扛著大纛行走如常的大力士在自己軍中還真找不出來一個,就算找遍西涼軍也沒有。”
董越可不會覺得這樣的董守業太過張揚,恰恰相反,西涼軍的將士都是個性張揚的人,這種調調玩出來以後,反而會讓人更加崇拜董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