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徐晃與劉三刀你來我往地走了十幾招之後,徐晃越來越感覺對方的刀勢越來越沉重,自己也越來越無法抵擋了。
左支右絀地抵擋下去,好幾次倒要被對方擊中要害。
此時董守業在陣外看到徐晃不是劉三刀的對手,基本上是守多攻少,苦苦支撐,便對身邊的張遼說道:“二哥,大哥恐怕不是劉三刀的對手,還請二哥上前助大哥一臂之力,雙戰劉三刀。”
張遼也是一直觀察這陣中的局勢,早就按耐不住,想要擅長幫徐晃一把了,隻是苦於董守業沒有下令,在這徐晃也還能支撐。
這下子張遼已得到董守業的將令,當下便不再猶豫,左手一拉韁繩,驅使坐騎,右手倒提著這黃龍鉤鐮刀,便奔將上去,助徐晃一臂之力,同時口中大喝道:“雁門張遼張文遠前來討教閣下高招。”
張遼之所以高聲大喊倒也不是因為嗓門大閑得慌,而是出聲提醒對方防備自己。
說著這也許會有人說這還提醒別人,不是傻逼的行為嗎?
這個在古代,大家都是喜歡做正人君子,兩軍陣前鬥將的時候,都會報上名號通知對方。如果是二戰一,後加入戰圈的話,更應該通知對方,要不然就是偷襲,就是小人行徑了。
這一切跟現在不一樣,現在的人都比較熱衷於偷襲,熱衷於做小人,還堂而皇之地說這叫上路子,有頭腦。
世風日下!
你道徐晃為什麼使用大斧子,卻在力量上不是劉三刀的對手呢?
原來劉三刀手中的大刀也是有名堂的,乃是采集天外隕鐵所鑄造,重達九十斤,整整比徐晃的大斧子重了二十六斤,一般人根本就玩不轉。而且劉三刀天生神力,世間少有。
一身刀法乃是西域異人傳授,神妙無比。
劉三刀憑借手中大刀,神妙的刀法,以及天生神力,闖蕩西域,無人是其對手,而後在偶然的機會遇到潘鳳,因事發生爭執,二者大戰一場,不分勝負。
這兩人也是不打不相識,相互佩服對方的武藝,一見傾心,結為好友,好不痛快。
之後潘鳳離開西域,遠赴冀州投奔韓馥,二人從此分別。
後來,群雄討董開始,潘鳳追隨韓馥參加,在虎牢關大戰之中出戰華雄,卻意外死於華雄之手,華雄也借此名揚天下。
潘鳳身死的消息傳出之後,劉三刀不敢相信,坊間也曾流傳華雄斬殺潘鳳的過程,
劉三刀聽後不死不得其解,覺得潘鳳之死有諸多疑點。而後又聽說董守業領兵支援冀縣,便在一路上的一些必經之地等待董守業的大軍,想要見見華雄,了解事情的具體經過,再者也是為了給潘鳳報仇。
*****
劉三刀見到張遼殺入陣中知道對方是想要雙戰自己,也不畏懼,這劉三刀對戰徐晃也有一段時間了,自信徐晃絕對不是自己的對手,現在再來上一個強敵,那是再好不過了。
劉三刀是一個武癡,對手越強,他越高興。
張遼驅使坐騎衝過來之後,首先便是照著劉三刀的頭部劈出一刀。
此時的劉三刀正是一刀斬向徐晃。
劉三刀的這一刀是一係列刀法的後招,徐晃在之前已經左支右絀地抵擋了好幾個先手,眼看就要抵擋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