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到達冀縣(2 / 2)

涼州為亂多年,朝廷久不能製。故而在涼州地麵上有很多地方都有大戰之後留下的戰爭痕跡。漢陽郡一直是個主戰場之一,當年涼州三明之一的段潁便在射虎穀附近修建塢堡來抵禦西涼叛軍的進攻。

董守業選擇安營紮寨的地址正是當年段潁修建的塢堡附近。

段潁當年修建塢堡多是使用了一些木柵欄配合一些土牆,經曆了二三十年的風吹雨打,殘存的塢堡都已經是殘破不已。

地方雖差,但總比沒有要強。

董守業對於這一點倒是沒有挑剔,帶著大軍便紮進段潁當年修建的塢堡之中,又指揮將士們簡單地對塢堡進修了修繕,以應對接下來的戰事。

不過,董守業對於這種事兒也不用動什麼腦筋,照著先人的老辦法執行就是了,便讓麾下的將士們從附近砍伐了一些木材,來製作木柵欄。

安營紮寨是每個將軍領兵作戰的必修課,董守業之前便從其父董卓那兒得到了不少的攻略,再加之這段時間一來領兵作戰所積累的實際經驗,還有後世的一些比較常見的軍事知識,幾方麵結合起來,董守業做的也是有模有樣,讓人挑不出毛病來,即使是行家也發現不出董守業的紮營方法有什麼不妥之處。

將士們知道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可能都要在這個塢堡內度過了,所以修建起來倒也是非常的賣力,畢竟是自己住的地方,誰不想要自己的小窩舒適一些呢。

弄完了這一切,董守業想要召集麾下文武來討論接下來的戰事該如何進行,要知道當初董守業在長安城內與父親董卓定下的總基調是談和,讓韓遂與馬騰返回各自駐地的。

之所以現在考慮如何地打,就是為了以後雙方能好好地坐下來談一談。所謂的以攻代守,以戰求和便是如此。

戰爭打起來非常容易,隻要一聲令下,雙方將士便可以拿起刀劍衝殺向對方,然後拚命廝殺,打個你死我活。但是戰爭的程度該如何控製這是一個大問題,畢竟戰爭無情,刀劍無眼,隻要戰端一開,便是鮮血四溢,將會戰死無數人。

隨著雙方損失的不斷加劇,雙方的仇恨也開始累加,到了一定程度之後,便是雙方的首腦都想談和,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了。

董守業此番領兵來到涼州,首場戰鬥便是旗開得勝,將韓遂與馬騰布置在射虎穀的三千人馬吃了個一幹二淨,一個都不剩,除了戰死之外的全部都受降了,沒有投降的也都被關押起來了。

也有人勸過董守業將這些戰俘全部斬殺,給韓遂與馬騰點顏色看看,再者說也省的浪費糧食。董守業卻是出於為了以後談和的進行而拒絕了,在他看來這些戰俘在以後也許會用到。

一時泄憤而大肆殺戮是解決不了什麼問題的,隻有將利益最大化才是最合適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