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血色灰熊旗(2 / 2)

說完之後,便對李傕說道:“稚然,本將知你素與郭汜交好,便由你率領五千騎兵,即刻出發,前去接應郭汜,不得有誤!”

李傕聞言,立刻朝著董守業抱拳行禮,然後上前接了令箭,領命而去。

做完這一切之後,董守業又提筆給徐晃寫了一封密信,在心中將眼下的局勢簡單向其說明,讓他在漢陽郡內穩住局勢,不必驚慌。另外又暗示徐晃做好準備,萬一諸事不諧,自己極有可能率兵退回西涼。到時徐晃的漢陽郡便是董守業能否在西涼立足的關鍵之處了。

徐晃在接到董守業的密信之後,感覺事關重大,不敢懈怠,立刻暗中布置做好萬全準備。

董守業又招來剛剛加入的婁圭、楊阜、龐淯、閻溫等人,將眼下的情況說明,再好生安撫。

婁圭自然不必多說,乃是董守業恩師推薦而來,與董守業又是名義上的師兄弟,肯定不會因為眼下的局勢而棄董守業而去,若是他真的這麼幹了,名聲也就毀了,從此以後便再無出頭的可能。再者,現在婁圭雖然剛剛加入西涼軍,但是在不久前對抗韓遂與馬騰時一條妙計得到董守業的看重,以及軍中上下的一致認可,可以說是在西涼軍軍中嶄露頭角,初步站穩腳跟,算得上是開了個好頭,對其以後的發展及其有利,他也不會放棄眼下的大好局麵而去。

楊阜生性剛直,才華橫溢,可以說董守業對其其為看重,將來也準備對其大用,所以在其身上也是發了不少的心思,希望其在這個緊要關頭能夠支持自己。楊阜的人品乃是一頂一的,算得上是一諾千金。其之前極受董守業的禮遇,對此也是極為感激,幾乎生出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念頭,既然決定投效,就斷無變更的可能。

眼下董守業出於危難之間,以楊阜的品性絕不可能背叛,反而會竭盡全力為董守業排憂解難。

至於龐淯、閻溫二人,董守業也不過是因緣際會,使其歸於麾下,雖然很看重,卻是比不上楊阜。這二人雖然在韋端等人眼中是不錯的人才,但是董守業對其並不是很了解,其能力也沒有得到什麼施展。董守業對其的態度便是不走最好,走了也沒關係,也不會挽留。於是便出言安撫幾句,略作挽留,之後便任憑二人自己決定去留。

這二人也是極為聰明之人,與楊阜熟識,對楊阜相當信服,見著楊阜被董守業看重,便有隱隱以楊阜為首的意思。見著楊阜沒有離去,猜想此舉必有深意,便立刻決定留下。

董守業見著新加入的四人沒有一個要嚷嚷著離開的,心中略顯寬慰,同時也對眼下的局勢增加了不少的信心。

這幾人對於董守業的看重,無疑是說明,還有很多人看好董守業率領下的西涼軍。

或者說這也是一種人心向背吧!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董守業眼下雖然離這一步很遠,但有人看好他,其勢力才會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