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抉擇(1 / 2)

董守業看到皇甫嵩軍中士氣低落,有潰散之勢,當下便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便不再猶豫,即刻下令到:“全軍即可出擊,全力拚殺,生擒皇甫嵩者,官升三級,賞錢十萬。”

又對麾下的一眾將領吩咐道,注意收治俘虜,不必大肆殺戮。

於是全軍將士高喊:“降者不殺,優待俘虜!”衝鋒上前。

現在皇甫嵩軍中士氣低落,無心作戰,而且其麾下軍隊自清晨開始,大戰至黃昏時刻,幾乎是一天沒吃沒喝,都餓得前心貼後背了,之前之所以保持不敗,全靠一股血勇之氣在支撐,全靠皇甫嵩的無敵光環在照耀。眼下皇甫嵩大營已失,侄子皇甫驪被西涼軍生擒,其無敵光環不再,將士們對他失望至極,全部是信心崩潰。

這時候想要重拾將士們的必勝信念無異於是癡人說夢,皇甫嵩再也無法力挽狂瀾。

皇甫嵩雖然是一代名將,但終究是人,而不是神。

一陣陣激情澎湃的大鼓聲傳來,西涼軍總攻的號角已然吹響。

隻見董守業麾下的一眾將領在董守業的指揮下各自率領著本部人馬,向著皇甫嵩布下的圓陣發起衝鋒。不斷地向圓陣逼近,不斷地絞殺與己方部隊靠近的敵方士卒,不斷地縮小戰圈,一點一點地向圓陣最中央的皇甫嵩靠近。

皇甫嵩也不是輕易服輸之人,率領著人馬左衝右突,想要殺出一條血路,卻衝突不出,幾次接近成功之時,都被董守業麾下的兵馬攔截。

皇甫嵩見狀一邊堅守,一邊等待時機。

董守業現在是心情舒暢,眼見著即將大勝,近日以來因為父親慘死所帶來的陰鬱心情,稍微得到緩解。

有時候人在心情苦悶之下便需要發泄一番,眼前的董守業便是如此。

隻見他帶著一隊騎兵,在二哥張遼的護衛下,在皇甫嵩的軍陣裏往複衝殺,直接將圓陣的陣勢殺透,直接將皇甫嵩的部隊鑿穿。

其手中的一杆長槍神鬼莫測,飄忽不定,勢如奔雷,快若閃電,長槍刺出直接是刺穿敵人的咽喉,從來不會刺中第二個地方,殺人速度極快,殺人效率極高,從不浪費一絲氣力,從不耽擱一點兒時間。

其狀宛若不可一世的戰神,無人敢直麵其鋒芒。

敵方的士卒被其所散發出來的殺氣所震懾,看見他便是撒腿就逃。

董守業衝殺一陣之後,得到些許發泄,心情平複不少。便與張遼打個招呼,離開戰陣,返回後方指揮作戰,同時也等待這場大戰的結果。

董守業作為大戰的實際指揮著,隻要大戰勝利便是其最大的功勞,因此其上場作戰也不過是一時興起,提升將士們的士氣而已。

張遼卻是一員戰將,對戰功的需求極其強烈,在董守業離開正在廝殺的戰陣之後,張遼依舊是帶著麾下兵馬在軍陣之中衝殺。要說張遼在此戰中一直是作為董守業的副手存在,此戰戰勝其功勞也不小,但是誰又會嫌自己手中的戰功多呢?

全軍將士見著主將董守業親自上前衝殺,士氣大陣,鬥誌更加爆棚,紛紛拿出全力,盡量爭取戰功,要知道此戰董守業的西涼軍參戰近七萬人,而皇甫嵩的麾下隻有三萬人,也就是說,這是一個狼多肉少的局麵,要是下手的慢,那戰功就會被別人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