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威脅(1 / 2)

看著愁雲密布的董守業,李儒卻是出言說道:“主公,古人雲‘攻城之道,圍三闕一’,眼下我軍四麵狂攻長安城,城內軍民以為必死,故而拚命反抗。不如閃出一座城門不攻,卻將兵馬集中猛攻其他三門,城內之人眼見生機就在眼前,必定是想要出城逃命,不願坐守城內等死。如此一來,我軍所麵臨的抵抗就小得多。”

董守業聞言大喜,說道:“大姐夫之言著實巧妙,可以立刻執行。卻不知將那座城門的兵馬撤出為佳。”

李儒聞言摸了摸胡子,正色說道:“長安城西北便是西涼之地,我軍便是起於此地,故而有莫大的影響力,如此一來,若是放手這二處,城內之人必然以為是我軍圈套不肯就範,倒是東門與南門乃是極佳之選。不過東門以東,我軍兵力空虛,敵人若是拚命突圍不遠便可到達潼關。潼關新建我軍耗費心血無數,若是被敵人損毀甚是可惜。主公不如將南門空處,卻在要路埋伏兵馬,定可收到奇效。”

董守業聽罷,撫掌大笑道:“如此便依大姐夫之言,即刻傳下命令與攻打南門的段煒將軍與楊奉校尉,讓他們立刻將兵馬撤出,暗中準備,埋伏於要道之上。”

自此之後,董守業便率領著兵馬加強對其他三門的進攻而對南門放任不管。

董守業指揮著兵馬忽而猛攻西門,忽而猛攻北門,忽而猛攻東門,出其不意神鬼莫測,給城中的守軍造成了極大的壓力與傷亡。

同時由於西涼軍在南門的不作為,城內便有許多人生出心思從南門逃走,剛開始的幾日,大家都以為是圈套,不敢出城,後來便有人使用吊籃吊下試探,西涼軍果真是沒有反應,漸漸地膽大之人變得越來越多,想要從南門逃走之人也越來越多。

就連一些王公大臣都動了心,好幾個人都通過這個方法從長安城內逃出。

而西涼軍依舊是不管不問。

其他的三麵城牆漸漸地感覺到壓力越來越大,西涼軍的進攻越來越猛烈,越來越抵擋不住。

長安城內守軍士氣漸漸低落,軍無戰心,一些人在王允的帶領下卻是苦苦堅持。

王允眼見著形勢越來越不利,便苦思解決之道。這老小子也是蠻天真的,給袁紹、袁術等關東諸侯去了好幾封信,請求他們領兵勤王、支援長安,卻是猶如石沉大海一般杳無音信。

諸般方法無果之後,王允便想出一條妙計。

這一日,董守業繼續領兵攻打長安城西門,卻見王允站在城門之上要求答話。

董守業思慮一番,便打馬上前,看看這老小子究竟是要耍什麼花樣。

王允見著董守業靠近之後,便大聲說道:“董征西,你久攻長安城部下,軍無戰心,何不罷兵返回西涼,替大漢永鎮西涼。”

董守業聞言,冷冷一笑,卻是說道:“王司徒,血色灰熊旗一出,父仇不報,董某絕不返回長安。若是王司徒有心,不妨將項上人頭借與我祭奠先父。先父泉下有知,看到你的首級之後,必然得以安息,如此我倒可返回西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