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培育湖北高新技術產業競爭力研究(1 / 3)

培育湖北高新技術產業競爭力研究

產業發展

作者:何暉

摘要:2011年武漢高新技術產值突破75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湖北最具活力、最具增長潛力的支柱產業。但湖北高新產業規模在全國同類省份中居中下遊,研發投入少,產值偏低,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夠,具有國內、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少,成為湖北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障礙。科技製度創新、技術創新、金融創新、人才管理創新和區位物流環境創新是提升湖北高新技術產業競爭力的成功因素。

關鍵詞:湖北;高新技術產業;產業競爭力;科技研發;科技成果;產業結構

中圖分類號:F2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2)25—0010—05

2012年5月19日,總理溫家寶考察湖北高新技術產業時強調,一方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壯大傳統優勢產業;一方麵要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7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關於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若幹意見》。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全方位擴大開放。支持武漢等地區加快金融改革和金融創新。加快長江流域開發開放,探索建立沿長江大通關模式,支持具備條件的地方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完善科技創新體製,有序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國家政策再次聚焦“中部崛起”,為新一輪的湖北經濟發展帶來良好契機。繼續鞏固湖北在光纖光纜、光通信器件、激光、電動汽車等領域的全國領先地位,進一步發揮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優勢,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在全省經濟中的比重。

1 湖北高新技術產業競爭力現狀

2012年,湖北省已形成以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龍頭,襄陽、宜昌兩個國家級高新區為兩翼,18個省級高新區為支撐的高新技術產業區域發展新格局。

1.1 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快速成長

至2011年底,湖北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1088家。武漢擁有高新技術企業608家,占到全省的55.9%。其中,東湖高新區314家,襄陽高新區59家,宜昌高新區40家,占到全省的37.8%,聚集效應明顯。

2011年,湖北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總產值7527.94億元,同比增長26.9%;實現增加值2325.9億元,同比增長23.4%,高於同期工業增長速度2.9個百分點。在五大主導產業中,電子信息產業實現增加值390.74億元,同比增長29.6%,是增幅最大的產業。高新產業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達到11.87%,在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中起到了積極作用。

武漢東湖、襄陽、宜昌3個國家級高新區發展勢頭強勁,去年分別完成工業總產值3191億元、1313.5億元和145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7.18%、30.6%和88.3%.

1.2 特色高新產業聚集優勢明顯

武漢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葛店生物技術與新醫藥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武漢新材料產業基地、國家863計劃武漢·黃石信息安全成果產業化基地、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武漢青山國家環保產業基地、南湖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國家火炬計劃襄陽汽車動力與部件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穀城節能與環保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十堰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基地等已獲得長足發展,湖北省形成以電子信息、生物技術與新醫藥、新材料與精細化工和光機電一體化產業為核心的特色高新技術產業群,四大產業規模占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的份額已超過73%,圍繞特色和品牌產品的聚集效應初步顯現,湖北沿江高新技術產業帶初步形成。

1.3 創新服務體係逐步完善

以服務高新技術產業化為目標的創新服務體係建設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科技企業孵化器、生產力促進中心、風險投資機構等中介服務機構發展勢頭迅猛,湖北科技基礎條件已具備較強的實力和保障能力。

至2011年底,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組建了11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園、武漢大學科技園被認定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武漢理工大學科技園創新中心奠基開工。全區孵化麵積達到125萬平方米,在孵企業1300多個。光電國家實驗室新建有機光子學等3個研究平台。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正式投入營運,集聚了包括7名兩院院士在內的38個研究團隊。武漢新能源研究院奠基。全年新建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7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6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襄陽高新區現已建成各類科技研發機構115家,包括國家級研究所2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25家,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工程技術中心7家、研究中心2家、檢測中心5家、校企共建研發中心2家、博士後工作站2家。

宜昌高新區內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0家、國家科研機構2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國家級創新試驗機構2個。

1.4 科技研發位居前列

科技創新人才資源位居全國前列。全省科研開發人員總量居全國第7位,其中,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等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數量居全國前4位。近年來我省科技人員承擔國家科技項目一直保持在全國前5位。

科技創新產出綜合水平位居全國前列。近幾年,全省專利申請量、發表科技論文、獲國家科技獎勵成果數量均位居中部第一位,科技活動產出綜合指數在全國排名第8。2011年湖北省獲國家科技獎成果居全國第4位,專利申請量居全國第9位。

部分領域的研究開發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全年申報專利4034項,比上年增長26.1%;主導修訂國際標準1項,主導製訂國家標準5項,行業標準4項;8個產品獲得湖北省名牌產品稱號。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獲批國家第一個知識產權示範園區。湧現出十大技術成果,即光子晶體光纖研製技術、全球首台71英寸激光電視、中國首款新型光纖接入技術、中國首台屏幕多點觸控係統技術、中國首台激光動態彎沉測量車、中國首台核電設備核心器件製造新型數控機床、中國首台大型航空航天非標準化專用機床、中國首台緊湊型4000瓦軸快流二氧化碳激光器、中國首款三網融合終端產品“精倫H3家庭多媒體電腦”、中國最高檔數控係統和國內首台全國產化高端鍍鋅機組。

2011年,湖北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總產值7527.94億元,同比增長26.9%;實現增加值2325.9億元,同比增長23.4%,高於同期工業增長速度2.9個百分點。但湖北高新產業規模在全國同類城市中居中下遊,研發投入少,產值偏低,具有國內、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少,成為湖北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