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景又轉了一個方向,道:“再往北看吧,看我們的薊北雄關,它位於薊縣北部山區,雄險奇秀兼具,以年代久,變化多,布局巧,設施全成為長城建築史上的傑作,長城猶如巨莽橫臥群峰之顛,氣勢磅礴。黃崖關位於巨莽的腹部,橫架在懸崖峭壁兩山對峙的河穀中。關樓券門之上,北麵石匾鐫刻著‘黃崖正關’,南麵‘黃崖口頭’關外清水至關前彙成一流,從關下水洞流入關外一峰當天而立,圓聳突兀,陡峭如削。山頂建成九弄八十一間圓形碉堡,名‘鳳凰樓’。登樓遠眺,城隨山就勢綿延起伏。敵台高下相間,參差錯落,層巒險障,危樓聳立,蔚然壯觀。
“八卦街和寡婦樓黃崖關,號稱‘小雁門關’,這是李自成起的名字。傳說李自成抵抗清兵來到這裏,見崇山峻嶺,林茂穀奇,頗似山西的雁門關,決定以此為禦敵屏障,命名為‘京東雁門關’。留下了‘官地’、‘老營盤’、‘快活林’和‘跑馬場’等許多古怪的村名。關城附近,有許多險要去處,如斷頭崖、鬼門關、八步險、龍扒穀、摔死馬等,至今遊人仍然望而卻步。
“黃崖關城的街道呈八卦陣分布,所以叫‘八卦街’,戴門子啊戴門子,你怎麼就不肯跟我來看一趟?罷罷罷!樹哥兒,一心,小二子,你們多半沾了些氣味兒,替她看看吧,這八卦街是依據《周易》中用以象征天、地、水、火、雷、風、山、澤八種自然現象的‘八卦’,即乾、坤、坎、離、震、艮、巽、兌圖形修建的,也是始於明代。近代新修的八封街,依山就勢,錯落起伏、縱橫迷離,許多街巷似通而實不通,變化離奇,人們進入後不辨方向,東拐西轉,屢屢碰壁,如入迷宮。民間傳說這是八卦迷魂陣,因此,黃崖關易守難攻,固若金湯。
“黃崖關長城始建於隋開皇初年,其後曆經唐、宋、元幾個朝代,均沒有大規模整修過。明代為保衛邊防,曾幾次整修長城,規模最大的一次,是由抗倭名將戚繼光主持修建的。戚繼光除了對長城的邊牆進行加固、加高外,還在這段城牆上增修了1000餘座結構各異、雄偉壯觀的墩台和敵樓。在戚繼光主持修建的這些墩台和敵樓中,有一座是最為特殊的,那就是‘寡婦樓’。‘寡婦樓’位於太平寨長城西端,高踞山頂,樓為方形。關於‘寡婦樓’名稱的由來,史書並無記載,而在當地百姓中,卻流傳著一個悲壯的傳說。在戚繼光指揮修長城時,有一支河南籍的士兵。其中有12名士兵的妻子,見丈夫數年不歸,心中惦念,便商量好結伴到邊關尋夫。她們翻山涉水,曆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長城腳下,不料她們的親人卻已為修築長城獻出了生命,她們悲痛萬分,在墓前痛哭。戚繼光路過這裏,見此情景,忙好言勸慰,並發給每人一筆撫恤金,勸她們回去好好撫育兒女,瞻養老人。12名婦女抑製著巨大的悲痛,共同商量後,決定獻出撫恤金,作為修築長城的費用,並留下來,繼承丈夫的遺誌,投入到修長城的行列中,以身報國。最後終於修起了這座敵樓。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她們這種深明大義、為國分憂的壯舉,就把這座敵樓命名為‘寡婦樓’。在近年來的修複工程中,還確實出土了一些簪、釵等婦女用物,證明當時確有婦女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