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作文教學探析(1 / 2)

小學作文教學探析

教育科研

作者:吳鳳梅

讀是寫的基礎,寫以讀為前提,隻有學生讀得多了,寫作時才能思如泉湧,付諸筆端。廣泛閱讀,積累語言是解決學生“有話道不出”的重要方法。語文課標明確規定小學生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這是十分必要的。當然,讀書不能漫無邊際,教師要給學生推薦文字精品、大家名著或有利於積澱語言的報刊、雜誌等,以便學生學習運用語言。課外閱讀要強調學生對語言的內化吸收,而不是為應付考試的死記硬背,或為了寫作的生吞活剝,要注重知識的長期效應,為切實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礎。另外,要讓學生學會積累語言,把讀到的精彩句段摘抄下來,製作成“手抄報”或“采蜜集”,同學之間交流閱讀,評析欣賞,更有利於學生學習、吸收語言。久而久之,學生讀得多了,積澱的語言自然會豐富得很,寫作時運用自如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這時,你再讀學生的文章,就會發現他們的筆端不再青澀,而已變得圓潤、豐滿。這就是學生暢遊書海,厚積薄發的結果。

教師要衝破傳統作文教學的桎梏,肅清片麵追求升學率的影響,把作文教學的著眼點放在人才素質培養上來。要讓學生懂得文章是表現生活、再現生活,作文就是我手寫我口,我口說我心,用自己的話表達真情實感,可以弘揚真善美,也可以抨擊假惡醜。作文教學力求做到教學生作文,又教學生做人。內容開放。習作從現實生活中提取素材,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的內容用文字表達出來,寫出他的眼睛裏的世界和躍動著的童心。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積累素材。在習作體裁上不拘一格,可以是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記敘文,也可以是發表某種意見,闡明某一觀點的議論文;可以是介紹、說明事物的說明文,也可以是計劃、合同等應用文、形式開放。不拘泥於每周兩節的作文課,把作文訓練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會,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采取課內作文、課外練筆,寫觀察日記、讀書筆記,召開演講會、讀書報告會,編輯小報等多種訓練形式,多渠道全方位調動小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閱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熏陶,主動培養審美情趣,為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一個學生缺乏閱讀能力或者說這種能力低下,知識心理就發育不全,很難激發作文興趣。大文學家杜甫曾深有體會地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個人如果生活經驗欠缺,書本知識貧乏,寫作時必然腹空筆澀。茅盾先生曾說:“一個作家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並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著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麵,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彙、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教師要有耐心和毅力來培養我們的學生。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還應認真運用好每篇課文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學會仿寫,從而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當然,在對學生進行範文指導的過程中,我們應教育學生避免機械地照搬照抄。仿寫是指仿其文(仿範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範文布局、格式、結構、寫作思路),仿其法(仿範文觀察方法、思路方法)。學生經過反複多次的仿寫練習,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後,就要鼓勵他們采取不同的表現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題材,發展求異思維。如從不同的角度去選材表現同一中心的題材內容安排可“先分後總”或“先總後分”,還可按“順序”、“插敘”、“倒敘”去進行一題多練。先扶後放,從仿到創,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