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2章 (7)(1 / 1)

中海將路引遞過,說:“姓龍名海,湖廣來,至順慶收購藥材。”

掌櫃的一麵登上客薄,一麵信口道:“哦!原來是下江的藥商,但不知龍爺是那一家行號的…。”

“在下不屬於任何一家行號,賣藥兼行醫,買各地奇藥煉丹膏丸散自用。”

“嗬嗬!原來龍爺是郎中,這麼說來,定是到順慶收購雞父草和山大豆的。”

這兩味草藥不載於本草,是順慶的特產。山大豆可治急性風寒,雞父草可治婦人因產破血。八五兩月,鄉民采集曬幹,冬季有下江藥商前來搜購。中海笑道:“店家,正相反,貴地的大黃巴戟,極負盛名,在下是搜購這兩味藥而來的。”

說完,挾了青布包了的追電劍,走向食廳。

食廳中有三桌有人,他在靠窗一桌落坐,要來酒菜,一麵留心街外的動靜,一麵有意無意的打量鄰桌。

鄰桌坐了三個人,中間隔了一副座頭。三個人兩男一女,正在低聲談話,一麵品茗,一麵商量,顯然早已酒足飯飽。

聽口音,顯然不是本地人氏。語音甚低,但中海卻字字入耳。

鄰座的兩男一女,穿章和口音都是外地人。兩個男人一是花甲年紀的老者,臉上布滿風塵之色,他的兩鬢蒼蒼,一雙老眼依然明亮,留著兩撇花白胡須,左頰近耳朵處,長了一顆痣,身材修長,穿了一件豫陝人士常穿的老羊皮外襖。

另一人是四十來歲的中年大漢,方臉大耳,大眼中神光炯炯,儀表不俗,穿了一件羔皮襖,腰帶懸著劍,女的年約三十上下,五官清秀,清麗出塵,光可□人的青絲挽了一個盤龍髻,插了一支鳳頭釵,穿一襲天青色夾短衫紮腳褲,外罩狐皮短襖,端坐在一旁,含笑傾聽兩個男人細談。

中海是行商打扮,青色帕頭,青棉襖,同包夾褲,半統暖靴。棉襖下擺鼓鼓地,那是行商們最流行時興的錢肚帶。

他坐在那兒自斟自飲,故意不管外界的事,其實他已用超人的耳力,將鄰桌食客的話聽了個字字入耳。

三個男女並未注意中海,說話的聲音壓得很低,沒料到兩丈內的中海聽得到。

中年大漢喝了一口熱茶,說:“曹叔,我們要不要到西山找潘老問問?”

曹叔搖搖頭,低聲道:“這怎麼行?我們豈能眼看會中弟兄有難而袖手旁觀?他們正需要援手的哪!”中年人憂形於色地說。

“公孫賢侄,別忘了咱們自已的大事,你何必焦急?”曹叔若無其事地答。

“官兵出動,兵勇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