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抗倭援朝 壬辰之戰(1 / 2)

“報……平壤城已失陷!”

“什麼?!”

朝鮮國王李昖聽此情報,頓時隻覺天旋地轉,險些一頭栽倒在地;旁邊的侍從急忙上前欲扶,不料卻被他一把推開,隻見李昖唇角哆嗦,顫聲道:“快,快遣使……入大明國求援!”

時值萬曆廿年四月,豐臣秀吉一統日本,掌持全國大局。他素來野心勃勃,此次竟然興兵十九萬,揮師北進,橫渡對馬海峽,突襲朝鮮港口釜山鎮。其挾內戰一統日本之餘威,淩厲非常,勢如破竹。

朝鮮上下“舉國二百餘年不知兵”,武備廢弛,戰意懈怠。與日軍交戰,一路大敗潰逃。自釜山被占後,開城、平壤、漢城三都十八道盡數淪陷。

日軍攻占朝鮮的消息傳至大明國,朝野上下無不嘩然。

大臣之中有人力主出兵征討,光複朝鮮;而主和派亦遞上奏疏,以示異議,時任兵部尚書石星道:“臣等建議,僅讓朝鮮皇室及其隨從渡江避難即可,並無需出兵……陛下,眼前剛剛平定了寧夏叛亂,將士們亟待休整;而東北努爾哈赤部又已成隱患,不可不防。咱們應當保存自身實力,不可為這種不必要的戰事消耗國力!”

“此事重大,須仔細商議。”萬曆帝雖深居宮內不上朝,但這些奏疏他還是一一過目審批。

幾番考量過後,萬曆終於還是決定調兵遣將,以武力解救朝鮮之危,“可是,派誰去合適呢?”

“陛下,李如鬆有武將大才,他統軍平定了寧夏叛亂……依奴婢愚見,他是個不錯的人選。”司禮監有人向萬曆推薦道。

宣府總兵李如鬆,此刻臨危受命,急率三萬大軍開赴朝鮮。

這數月來,明倭雙方於平壤、碧蹄館等地連番激戰,傷亡頗重,始終僵持不下。

龍山大倉,素有“朝鮮國倉”之稱,被日軍攻占後,用以儲備軍糧輜重,據稱可維持日軍八個月的供給,意義非凡。

然而此時此刻,它卻被籠罩在漫天大火之中,十三個儲糧大倉連同其中的數十萬石糧草,“劈劈啪啪”,正化為飛灰。

“快……快,殺光他們!”

隻聽“吭吭當當”兵刃相交之聲不絕於耳,兩隊人馬正激烈交戰,呼喝呐喊,殺聲震天,其中一隊人馬人數很少,被敵軍圍困在內,他們個個奮勇砍殺,拚盡全力,想要突破這重重包圍去。

“兄弟們都放開膀子殺吧,他娘的,殺一個夠本兒,殺倆賺一個!”這時一位將領高喊道,其聲劃破長空,充滿了悲壯的意味。

手下的兵士齊齊高呼,聲勢大振。

“小龍……小心!”一名明軍士兵起聲喊道。

小龍剛聽見戰友提醒,便覺陰風霎起,急急回身,一根烏黑長矛猛地刺來,眼看便要戳中自己小腹。他口中“嘿呀”一聲,舉刀上格,將槍頭死死攔住不得再進。

隻見他手裏的刀“咣啷”朝左一挑,令長槍偏了開去,“死吧!”小龍急旋半步,左手握住槍身,猛力向前劈砍。

那名敵人反應不及,登時厲聲慘嚎,翻倒在地。

“蠻牛!”

方才提醒小龍的正是蠻牛,但見他身材高大,壯如一頭小牛犢似的,他陡然一驚,還未及回身,但聽耳後“鐺”一聲響,原來是小龍反身來救。但瞧他手中鋼刀向前格出,替戰友擋下了這一擊,火星飛濺,將這暗夜點亮了一瞬。

“好兄弟!”蠻牛見他如此奮不顧身,不由在心底呼道。

明軍派出敢死隊突襲龍倉,兵力較少,此時遭到日軍包圍,更是情勢危急,九死一生。

“蠻牛,大熊,咱們三人背靠背。”那名叫小龍的士兵揪住敵人的胳膊,一腳將其踢翻,趁此間隙飛快說道。

那大熊的身軀竟比蠻牛更為壯碩,仿佛真的似頭黑熊。他聽見小龍的話立即應了一聲,嗓音異常沉厚,腳步湊上,與蠻牛、小龍互靠後背,結成三人之陣。

這三人一起聯手對敵,竟是頗為默契,隻見大熊與蠻牛兩人將刀使得虎虎生風,白光若練,以他們高壯身軀與強悍力量壓製敵人,不斷擴開包圍之圈。

而那小龍相形之下雖體格較弱,所幸有這兩名戰友守住後背,少了許多顧慮。因而他在這亂軍叢中砍削挑劈,身手甚是靈活,倒也有幾分威勢,時不時突襲下盤,攻敵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