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語法(2 / 2)

尹書記:“什麼?你說誰?”

季先生:“我說我們基金會的向蘭主席——”

尹書記:“向蘭?”

季先生:“對呀,向蘭。”

尹書記:“創辦東方藝術學院的向蘭?”

季先生:“是呀,尹書記也知道她?可見,我們老板的知名度蠻高的嘛。”

尹書記:“是啊,向蘭原來就是個社會名人,知道她的人多。那麼,你知不知道王光輝?”

季先生:“我聽說了,王光輝,光輝集團的創始人。他的妹妹王麗輝因病去世,王光輝傷心加自責,出家做了和尚。”

尹書記:“是呀,我也有所耳聞,但還沒有核實情況。這個王光輝,是我的老朋友。可是他妹妹去世之後就電話也不接,也不跟我聯係了,看樣子這是要潛心向佛了?不會呀,以他的性格,應該是個六根未淨的主,遲早會冒出頭來的。”

季先生:“喲,尹書記跟他的關係不一般的啊。”

尹書記:“是啊,我隻是跟你這個老外說說,你懂的。”

季先生:“我懂,我太懂了”

……

也是在距靈泉寺不遠的另一個地方,王光輝和田力正在指揮著一幫人,在加固和裝修一所老舊的三合院。這所房子的牆腳根是用磚頭砌的,但牆壁則是土磚壘成,房頂蓋的是小瓦片。據說,這是當年全公社最好的房子,是一個知青點集體戶:有12間住房,每間住房有3張單人床;有大廚房、大食堂、大澡堂,還有不小的豬欄房。

原先的住房都要改成吃飯的包房,於是四麵牆壁上人體容易接觸到的地方,都鋪上一圈木板條。板上塗清漆,防老化。然後,各處都貼上當年的“知青語錄”和“最高指示”。

這樣一來,就很有意思了,比如說,東麵牆上的語錄是“毛主席指示:紮根農村幹一輩子革命”,西麵牆上貼的卻是“公社規定:知識青年不準談戀愛”。

王光輝望著牆上剛貼上去的標語畫,不解地問:“田力,你確定這些文字內容就是當年流行的嗎?”

田力手裏拿著一個小本子,肯定地說:“那當然,這都是我爸媽親口說的,我親手記的。每間包房牆壁上的字畫內容,我爸媽都已經規劃好了,他們說了要按照事先規劃的內容來驗收。”

王光輝笑道:“這不是天下奇聞嗎?領袖要求年輕人在農村做一輩子農民,但是公社不準年輕人談戀愛?那該怎麼辦?難道全都結紮?”

田力笑噴了:“老板,你這就不懂了,這就叫做‘環境所迫,逼入地下,秘密戀愛,鍛煉成長’。我的爸媽,當年都是這個知青點的,他們生活在集體大家庭環境裏,那麼多眼睛都看不住他們的地下戀情。你想想吧,3年多時間,他們的戀情像野草一樣生長,但是沒有被人發現,我說這不是奇聞而是奇跡。”

王光輝倒抽了一口冷氣說:“天啦,當年這是誰要這麼地折磨他們知青呢?”

田力:“抽象地說,那是集體無意識,虐人者沒有惡意,受虐者不覺得痛苦。具體地說呢,就不同了,因為公社有這個規定就占據了道德至高點;管知青的大隊幹部們都會有利益收獲——知青隻能向他們行賄買安全。那些性格柔弱的女知青呐,唉,當然就要為安全而獻身呀。”

王光輝若有所思地說:“嗯,這裏麵有很多故事呀。”

田力:“對呀,我爸媽跟那些老知青一見麵,總是有說不完的往事,可以說是一杯酒帶一個話題。所以,他們把自己的餐館取名為‘知青故事’。”

王光輝:“不過,這樣的主題餐館,消費者群體會有排斥性的吧?”

田力:“對,當初祝總他也是為這個問題犯愁。後來,他要求我們在經營上突出食材的生態性,形成自產自銷的產業鏈條;同時,還要突出菜品的獨創性。以這兩點,避免把自己做成單一風格的懷舊餐廳。”

王光輝:“嘿嘿,這個祝建平,他到底是學哪個專業的啊?他也沒做過餐飲啊,他怎麼就能這樣的滴水不漏呢?我一直想找他一個漏洞都找不出來,這家夥,太可恨了。”

田力笑了:“老板,你這是誇他還是貶他?”

王光輝:“唉,我這是羨慕嫉妒恨。”

田力:“說到祝總,我想向老板彙報——公司決定利用室內遊泳館的內部集資項目,讓員工增加一點收入。嘿,總裁他卻自己不參股,把賺錢的機會都留給別人。就這事,我對總裁佩服得五體投地。”

王光輝:“是嗎?有這事?那遊泳館什麼時候開業?”

田力:“快了,怎麼著也要趕在學校放暑假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