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均
心理健康教育已受到國家、地方政府和各級各類學校前所未有的重視,大多數學校已麵向全體學生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正方興未艾。目前,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雖有教育行政強力推進,但效果仍不盡如人意。從教育實踐角度看,怎樣科學有效地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得到有效解決,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農村)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短缺,基礎薄弱,“缺醫少藥”的現象依然存在。針對目前許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什麼”和“怎麼教”等主要實踐問題,我們以承擔的重慶市“十一五”重大教改項目“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係列教材建設研究”成果,和總結20多年專門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中西部心理健康教育的現實需要,以“維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培育積極心理素質”為目標,遵循推陳出新、科學實用的原則,編寫了這套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整套教材分小學、初中、高中三段,均按“診斷評價——觀點意識——策略訓練——反思內化”統一結構體例編寫各段教材。
1.診斷評價。主要是讓學生自我感受、發現自己的問題,並通過實話實說、心理測量、心裏話、向你傾訴等方式讓學生在參與中達到自我診斷評價的目的。
2.觀點意識。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最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和觀點,並通過專家視點、最新成果、科學研究、生活常識等呈現方式來形成積極的心理健康觀念和意識。
3.策略訓練。針對提出的相應策略,設計成2~3個行為訓練活動,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和活動來體會、感受這種方法的作用,並學會如何使用這種方法。可以通過角色扮演、行為模擬、組織行動等來體現。
4.反思內化。主要通過對本課所學進行總結、回顧和反思,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在本次活動中有什麼收獲、體會和體驗,進而意識到自己學到了什麼,對以後有什麼幫助,可以通過回音壁、心靈鏡等方式來促進學生的自我反思和內化體驗。
我們新編此套係列教材力求既符合我國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又充分考慮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維護和心理素質培育的特殊要求,突出以下特點:
1.科學性。整套教材立足於學科發展前沿,吸取國內外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有關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優點,推陳出新,無論是內容選擇、策略提出,還是活動設計、培育模式的構建,都力求持之有據、科學合理、客觀可行,力求做到既合目的又合規律。
2.目的性。整套教材針對以往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偏重學生心理障礙的現象描述,缺乏操作性的缺陷,把解決中小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與培育、優化、提高其積極心理素質有機結合,設計了以診斷評價、觀點意識、策略訓練、反思內化等板塊為主的連結點,並根據不同年級的發展水平和發展要求確立了相應的具體目標,使整套教材任務明確,上下銜接,環環緊扣,目的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