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科學殿堂裏沒有捷徑(1 / 1)

科學殿堂裏沒有捷徑

銳·聚焦

作者:胡錫晟

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眷顧了法國科學家塞爾日·阿羅什與美國科學家大衛·瓦恩蘭。阿羅什與瓦恩蘭“提出了突破性的實驗方法,使測量和操控單個量子係統成為可能”,他們的“突破性研究”,讓原本神秘的量子世界不再“與世隔絕”,讓此前一度被認為不可能實現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正是因為此項“突破性研究”,造就了這兩位偉大的科學家,使他們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為世人所敬仰和膜拜。其實,在榮譽和光環的背後,這兩位科學家及其科研團隊殫精竭慮,費盡周折的科學研究和探索過程值得我們細細“咀嚼”。

許多媒體用諸如此類詞句來形容阿羅什與瓦恩蘭的整個科研過程:阿羅什與瓦恩蘭通過巧妙的實驗方法,對非常脆弱的單個粒子進行測量與操控。“巧妙的實驗方法”,看似簡單的幾個字,卻有著無比豐富的內涵:嚴謹的科學態度,巧妙的研究方法,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等。毫無疑問,這些優秀的科研品質在這兩位科學家身上都表現得淋漓盡致。以阿羅什為例,從1990年開始,他就設置了用陷阱困住粒子的任務,在長達20多年的,一直不斷探索並突破和創新。而瓦恩蘭在探索和研究粒子的道路上同樣如此。為了確保被囚禁的是單個離子,就必須創造超高真空和超低溫等科研條件。很難想象,瓦恩蘭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最終達到了如此近乎苛刻的科研條件,為探索單個粒子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獲得了科學殿堂裏的至高榮耀。

兩位科學家的研究過程帶給我們一些啟示:第一,在科學的殿堂裏,那些榮譽之花需要超人的智慧和勤勞的汗水去澆灌。對於一個合格的科學家來說,必須具備一些不同尋常的品質。創造力是很重要的,敏銳的洞察力也必不可少。與此同時,還需足夠的努力。第二,科學殿堂裏沒有捷徑,科學道路曲折不平,這就需要科研工作者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魯迅曾經說過:“人類的血戰前行的曆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隻是一小塊……”科學發展的曆史也正是如此,長期大量的付出和累積總會結果,雖然結出的“果實”可能和煤一樣,隻有一小塊,但是這一小塊一旦點燃,它發出的火焰卻可能照亮蒼茫大地。

唐代詩人常建在《題破冊寺後禪院》中寫道:“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顯然,沒有曲徑,就沒有幽處,也就沒有了那些掩映在花草樹林中的禪房。科學探索之路同樣如此,不經過曲折探索的洗禮,哪有科學殿堂裏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