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周明的電視台采訪也在緊張地進行著。周明麵對主持人侃侃而談,“我承擔的這些課題也就是我剛才所說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比如在肝髒移植、器官移植排斥和免疫耐受方麵,我們也承擔了好幾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績。在肝髒腫瘤和胰腺癌方麵,在肝癌環境,胰腺癌的環境以及腫瘤細胞的生物學行為,還有一些新藥的開發,腫瘤的免疫逃逸問題上,我們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主持人接著問道,“我們了解到您主持的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腸粘膜免疫損傷:LPDCs的作用及機製研究,您能為大家分享這個項目最新的研究進展嗎”?
周明笑著回答,“這個項目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一個重點項目,重點項目在自然科學基金中是比較難申請的,它超出了剛才所講的肝膽胰外科的範圍。但實際上相關聯係很多,如臨床上有很多大手術的病人會發生感染,這種感染不僅僅是手術傷口的感染而是全身感染。感染的細菌來源於腸道。正常人腸道裏的細菌是不發生感染的,一旦創傷休克後,這些細菌就會從腸腔轉移到血中。正常情況下是不會發生轉移的,在創傷後會發生轉移,其原因在於存在免疫機製”。
“而我們承擔的課題就是研究腸粘膜的免疫屏障,正常情況下會有一個免疫屏障,包括很多的細胞參與,很多細胞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腸道粘膜固有層樹突狀細胞(LPDCs)發揮著遞呈抗原和免疫係統橋梁的作用,如果沒有它,當全身遭遇感染後可能就會導致全身擴散。正是因為它把外來的物質提呈給自身免疫係統細胞進行識別,進行判斷後殺傷、存活、舍棄,它起到一個橋梁的作用。但在創傷情況下,LPDCs細胞的功能角色發生了逆轉,逆轉的原因是一些基因表達發生了改變促進了細菌的異位,使本應該在腸腔裏的細菌進入到了血液中,因此這些病人就會發生菌血症、敗血症或膿毒血症導致死亡”。
周明頓了頓接著說,“我們精心策劃組織高峰論壇引起了國內同行的廣泛關注,影響很大。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剛才談到的肝膽胰外科的熱點和難點,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尤其是在胰腺癌方麵,近幾年來肝膽胰外科廣泛開展和國外的合作,尤其是跟美國,比如TheJohnsHopkins,UCLA等等,這些單位在研究胰腺領域是全世界一流的”。
“TheJohnsHopkins在全球排名第一,全美連續22年排名第一,它的很多學科都很強,並且胰腺外科在全世界排名第一,我們把他們的團隊請過來,很多國家胰腺癌的治療指南都出自TheJohnsHopkins的團隊,其中值得大家關注的是JohnL.Cameron教授,在Cameron教授的指導下該團隊參與對胰腺癌治療指南的製定修訂。Cameron教授是全世界範圍內最資深的胰腺癌研究學者,他今年80多歲了,國內很多同行都知道他的名字,讀過他的文章,但沒有真正見到他的人。這次我們好不容易把他請過來,就是希望他能給國內同行帶來更多的知識和技術”。
主持人又問道,“剛剛周院長提到了這次會議也是國內外著名專家雲集的會議,能不能透露大會主要的亮點內容集中在哪些方麵”?
周明笑著回答,“就胰腺來講,主要是對比中西方在胰腺癌發病的差異和技術上的不同。國內外各有特色。在除大會正式的會議以外,每天都安排了早餐會,每天有兩場,早餐會的目的就是把國內外的專家同行齊聚一堂,共同就一個話題進行一個小時的討論,包括胰腺癌擴大根治的中西方對話,高位膽管癌的難點和熱點的探討,胰腺囊性疾病治療的現狀和進展(胰腺囊性疾病令國內同行感到有很多困惑的地方)等等。還包括結腸癌和肝腸癌轉移治療的熱點和難點,肝癌切除術後再複發的治療選擇,這方麵內容有很多國內專家也很有研究,希望在這裏給基層同行一個互動的機會。早餐會這種學習形式是國際的一個會議形式,這次是在國內首先開展的”。
這邊謝小禾記錄完抬頭接著問向遠,“就像您說的,我們都很期待這一次的論壇會有很多學術知識的分享。仁華醫院周院長他們工作這麼繁忙還抽出時間來組織像國際肝膽胰外科高峰論壇這樣的大型學術會議,那您能不能給我們說一說,舉辦這個論壇對於推動我國肝膽胰外科發展有什麼積極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