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患者須知(6)(1 / 3)

一側大腦半球運動區的神經細胞或其發出的神經纖維在腦幹交叉水平以上部位的損害,可使對側肢體癱瘓。由於雙側大腦半球血管的分布基本上是對稱的,發生中風的機會大體相同,男女無異,所以不論男女,若發生半身不遂,左右均有可能。如果說男女有區別的話,隻是男性中風的總發病率略高於女性罷了(約3:2)。那種認為半身不遂必定是男左女右的說法是不對的。一側軀體的感覺(例如皮膚的痛覺、觸覺及對溫度的感覺)也是經感覺神經纖維傳導至對側大腦半球的,所以一側大腦半球的腦血管病變除了可以引起對側偏癱外,還常造成對側半身麻木等感覺障礙。

(2)語言不利:中風後可能會發生失語,但並不是每個中風患者都會失語。人體管理說話的神經中樞也在大腦皮質,包括言語感受和言語運動等中樞,它們不僅有很多神經纖維與聽覺、視覺和言語運動器官相聯係,而且與大腦主管記憶、分析、判斷、綜合、情感、行為等心理活動的中樞相聯係。言語感受和言語運動中樞在絕大多數的人都位於一側大腦半球,即所謂的優勢半球。例如習慣使用右手的人,其優勢半球在左側,因此,右側偏癱者有可能同時伴有失語。失語有很多類型,最常見的是運動性失語、感覺性失語及混合性失語。運動性失語的患者能聽懂別人的話,但不能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意思。感覺性失語與此相反,這種患者言語運動還好,就是聽不懂別人的話,因而常表現為言語混亂、答非所問。混合性失語兼具感覺性和運動性失語的特征,既聽不懂,又不能說。失語症狀嚴重的患者語言訓練需反複刻苦地練,患者要有信心,訓練者要有耐心。

(3)口眼歪斜:中風引起的口眼歪斜多為中樞性麵神經麻痹,表現為患側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口角歪向健側、露齒、吹哨、鼓頰等動作不能,但皺額、皺眉、閉眼動作皆無障礙,哭笑動作仍保存,常伴有舌下神經麻痹而表現為伸舌時舌尖偏向患側,或伸舌時舌尖偏向健側,或伸舌受限,甚至不能伸舌。

(4)癡呆:人的大腦是高級神經活動的中樞,而大腦皮質是精神活動最重要的物質基礎。大腦半球的前半部分是負責學習、記憶、情感、思維等高級神經活動的區域。人腦大約有140億個神經細胞,成年後每日約死亡10萬個,衰老時大腦細胞可減少10%~20%,有的甚至達30%。癡呆是指大腦皮質高級神經功能的全麵損害,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老年性癡呆,另一類是多發性梗死性癡呆。中風患者腦動脈硬化,血管壁上的粥樣斑塊有時脫落,堵塞小血管造成梗死,這會造成大腦組織的神經細胞損害,神經纖維斷裂,使大腦功能大大減退。單個的小梗死病灶,癡呆的症狀尚不明顯,但多次中風、多處梗死則會發生癡呆。腦梗死與癡呆有著密切的因果關係,梗死灶的數量與癡呆發病呈正相關,尤其是雙側半球白質結構內多發的小梗死灶。

(5)神誌失常:神誌失常是由腦部彌散性病變所引起,以精神障礙為主要特征的綜合征。臨床上常表現為亢奮型與抑鬱型2種。亢奮型稱為“狂”,表現為性情急躁、麵紅目赤、狂亂無知、叫罵呼號、不避親疏或毀物傷人、氣力超過常人等。祖國傳統醫學認為,本證主要因體內陰陽平衡失調,肝火太旺,煎熬體液形成痰火,上擾腦腑使元神失職而發狂。抑鬱型稱為“癲”,表現為精神抑鬱、表情淡漠、神誌癡呆、語無倫次或喃喃獨語、喜怒無常、不思飲食、悲傷欲哭等。

祖國傳統醫學認為,本證係由平素思慮太過或精神抑鬱導致肝氣鬱結、心血虧耗、痰濁內生、蒙蔽清竅、元神受蒙所致。

(6)抽搐發作:抽搐發作是因大腦功能的短暫性障礙所致。如果障礙的範圍廣泛,在抽搐時常伴有意識昏迷和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經紊亂症狀,諸如瞳孔散大、痰涎分泌增加、尿失禁等。本病一般發作時間較短,一般僅數秒鍾,最多數十分鍾。因發作時患者口中可發出類似豬羊的叫聲,民間又將此稱為“羊癇風”。祖國傳統醫學認為,本症係由肝風內動、夾痰瘀竄擾脈絡、閉塞清竅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