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調治中風的藥膳驗方有哪些
(1)葛粉羹:葛根粉250克,荊芥穗50克,淡豆豉150克。將葛根粉搗碎成細粉末,把荊芥穗和淡豆豉用水煮6~7沸,去渣取汁,再將葛根粉做麵條放入淡豆豉汁中煮熟。每晨空腹食之,其量適度。具有滋肝祛風、開竅的功效,適用於中風見言語謇澀、神誌昏聵、手足不遂等症,以及中老年腦血管硬化、預防中風等。
(2)地龍桃花餅:幹地龍30克,紅花20克,赤芍20克,桃仁20克,當歸50克,黃芪100克,川芎10克,玉米麵400克,麵粉100克,白糖適量。將幹地龍以酒浸去其腥味,烘幹研粉;紅花、赤芍、當歸、黃芪、川芎水煎2次,取汁;玉米粉、麵粉、地龍粉、白糖混勻,用藥調汁,製餅20個;桃仁去皮尖,打碎略炒,均勻撒於餅上,入籠蒸熟(或用烤箱烤熟)。每用1枚,當點心食用。具有益氣活血、化瘀通絡的功效,適用於中風後遺症,口眼歪斜,肢體活動不利,語言謇澀等症。
(3)蝦餅薤白粥:人參10克,薤白12克,雞蛋(去黃)1枚,白米50克。先將人參打碎,加水用文火煎湯,然後加入白米煮粥,將熟,下雞蛋清與薤白,煮熟備用。早晚分次服用。具有益氣通陽、豁痰祛風的功效,適用於中風偏枯,氣短多汗,乏力胸悶諸症。
(4)竹瀝粥:淡竹瀝、粟米各等份。先將粟米洗淨煮粥,粥成後下竹瀝,攪勻。每次服1碗,每日2次,連用2周為1個療程。具有清熱化痰、開竅的功效,適用於腦血管意外,中風喉間痰多者。
(5)豬膽綠豆粉:豬膽汁120克,綠豆粉80克。將上兩味拌勻,晾幹、研末。每次服6克,每日2次,白開水送下,連用2周為1個療程。具有清熱瀉火、解鬱開閉的功效,適用於痰熱內盛,氣粗息高之中風症。
(6)珍珠母粥:珍珠母120克,粳米50克。先用清水2000毫升煮珍珠母,取汁加入粳米煮粥。作早餐頓食,每日1劑。具有平肝潛陽、清熱解痙的功效,適用於高血壓病、中風先兆及中風後遺症,對眩暈昏聵有良效。
(7)牡蠣麥冬散:牡蠣粉、麥冬各等份。將上兩味混合均勻。每服1匙,每日2次,白開水送服。具有健脾益氣、固本止汗的功效,適用於中風偏癱,肢體多汗濕冷等症。
(8)枸杞子粥:枸杞子120克,粳米120克。枸杞子洗淨,粳米淘洗淨,同入鍋加水適量煮粥。早晚服用,每次1碗。具有補益肝腎、明目、生津的功效,適用於中風後遺症,症見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膝酸軟者服之尤佳。
(9)鯉魚腦髓粥:鯉魚腦髓60克,粳米60克。粳米淘淨,與鯉魚腦髓同入鍋,加水適量,慢火煮粥。加調味品後食用,每次1碗。具有補益腎精,滋填髓海的功效。適用於腎精虧損、腦髓不足所致的眩暈、耳鳴、健忘諸症,也用於中風後遺症、腦萎縮、腦動脈硬化等的輔助治療。
(10)五加皮粥:五加皮粉3克,粳米30克。以粳米煮稀粥,粥成後調入五加皮粉,或再入白糖調味。每日分2次服用。具有補肝腎,健筋骨的功效,適用於中風後遺症之肢體偏枯活動不利者,對肢麻抽掣亦有療效。
(11)天麻豬腦羹:豬腦1對,天麻2克。將天麻研粉,和豬腦一起加水適量,以小火煮燉1小時成稠厚羹湯。喝湯吃豬腦,每日1劑,分次食完,可常食。具有補腎益腦,養血和絡的功效,適用於老年癡呆症,中風所致健忘、眩暈、耳鳴等症。對腦動脈硬化亦有療效。
(12)天麻鉤藤白蜜飲:天麻30克,鉤藤30克,全蠍10克,地龍10克,白蜜適量。將四藥同煮去滓取汁,調入白蜜製成飲料。每日2~3次,每次30毫升,空腹服用。具有平肝潛陽、息風通絡的功效,適用於中風後眩暈、肢體活動不利等。
(13)二角三汁飲:水牛角30克,羚羊角粉0.5克,竹瀝汁20克,石菖蒲汁15克,生藕汁30克。將水牛角加水200毫升,煎煮25分鍾,去滓取汁,兌入竹瀝、石菖蒲汁、藕汁、羚羊角粉,混勻,分次服用。鼻飼或口服,每次30毫升。具有息風豁痰開竅、清心定驚的功效,適用於中風痰閉證,肢體強痙,神誌不清之患者。
(14)竹瀝生薑鮮橘飲:竹瀝汁20毫升,生薑汁10毫升,牛黃0.2克,鮮橘汁100毫升。將三汁混合,調入牛黃和勻。鼻飼或口服,每日1~2次,每次10毫升。具有清熱豁痰、開竅的功效,適用於中風閉證,見牙關緊閉,口噤不開,肢體強痙諸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