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自我治療(6)(1 / 3)

(4)注意事項:每次練功15~30分鍾,以後可逐步延長時間;在進行調息練習時,不可急於求成,呼吸必須始終以舒適為度,放鬆得越好,呼吸就越能舒適自然,切不可把自己逼到斷息的程度,或非吸入大量的空氣不可。臨床凡屬陽證、實證或陰虛陽亢者,在練功時,應放多於守,宜多做三線放鬆,放鬆時注意部位、止息點,意守臍部的時間可以縮短一些;凡屬虛證,包括陽虛、氣血兩虧、陰陽俱虛、中氣下陷等則反之,宜少放多守;陰陽虛實不明顯者,則可以守、放大致相等;有夾雜證候者,可根據陰、陽、虛、實,適當調整守、放時間。白天出現過多的昏睡,應取靠坐或平坐練功;臨睡前進行放鬆,宜大部位放鬆或隻做整體放鬆。練臥式放鬆時,如感欲睡,可任其入睡。

如何練習睡功

睡功又名“睡仙”,源自《靈寶通智能內功術》,本功特點是體靜意動,大腦靜而不眠,通過意念的導引,使體靜、腦靜而髒腑動。

(1)安神式

姿勢:平直仰臥,枕高以頭頸舒適為度。上肢自然伸直,肘關節略屈,手心向下置於身旁,下肢舒伸,兩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足尖自然外展呈八字形分開。

意念:兩眼向上平視片刻,再把神光漸漸收回到兩肩中間,看鼻尖,一直看到臍下、小腹下。閉目合齒,舌抵上齶。

呼吸:深長呼吸。吸氣時,意想氣從四麵八方擠壓人臍下小腹處;呼氣時,意想氣從小腹處通過全身向體外發射,共做24次。

(2)調壓式

姿勢:同上式。

意念:兩眼向上平視片刻,再把神光漸漸收回到兩眉中間,再往下看鼻尖,一直看到兩足心的湧泉穴,閉目合齒,舌抵上齶。

呼吸:深長呼吸。吸氣時,意想氣從兩足心湧泉穴慢慢上升到臍下小腹部;呼氣時,意想氣從小腹部下降到兩足心湧泉穴,共做24次。

(3)保精扶血式

姿勢:平直仰臥,枕高低適度,兩肘自然放在兩旁,右手抱著左手掌或左手抱著右手掌,掌心向下,覆蓋於臍下正中4寸處的中極穴。

意念:兩眼向上直視片刻,再將神光漸漸收回到兩眉中間處,再往下看鼻尖,一直看到兩手掌覆蓋處(中極穴),閉目合齒,舌抵上齶。

呼吸:深長呼吸。吸氣時,意想氣從外界及身體內部彙集到中極穴;呼氣時,意想氣從中極穴向全身各處發射,共24次。

(4)回陽壯力式

姿勢:同保精扶血式,隻是兩手覆蓋於臍下氣海穴。

意念:同保精扶血式,神光一直看到氣海穴。

呼吸:同保精扶血式,隻是把意想改為氣海穴。

(5)補虛還陽式

姿勢:同保精扶血式,唯兩手覆蓋於臍窩正中之神闕穴。

意念:同保精扶血式,神光一直看到神闕穴。

呼吸:同保精扶血式,意想改為神闕穴。

(6)調氣扶心式

姿勢:同保精扶血式,兩手掌覆蓋於兩乳頭中間(女子可在第5肋間,胸正中線)之膻中穴。

意念:同保精扶血式,神光一直看到膻中穴。

呼吸:同保精扶血式,意想改為膻中穴。

(7)保肝明目式

姿勢:平直仰臥,枕高低適度,左肋旁放一塊與枕同高的軟墊,左肘置於軟墊上,右掌抱左掌(或反之),掌心向下,放於右肋肝膽區之上。

意念:兩眼向上平視片刻,再把神光漸漸收回到兩眉中間,閉目向下看鼻尖一直看到肝膽區,意想肝膽之形態後,閉目合齒,舌抵上齶。

呼吸:深長呼吸。吸氣時,意想大氣向肝膽區收壓;呼氣時,意想肝膽區之氣從口呼出,呼氣時將舌抵上齶轉為舌抵下齶,共做24次。

(8)扶脾健胃式

姿勢:平直仰臥,枕高適度,右肋旁放一塊與枕同高的軟墊,右肘置於軟墊上,以左掌抱右掌(或反之),掌心向下,置於左肋脾胃之區。

意念:同保肝明目式,唯意念集中於脾胃區。

呼吸:同保肝明目式,唯吸氣時大氣收壓向脾胃區;呼氣時脾胃之氣從口呼出。

(9)安樂式

姿勢:同保精扶血式,兩手改為手心向上。

意念:兩眼平視,並上視片刻,再把神光漸漸收回到兩眉中間。

兩眼閉目“回光”看腦後玉枕穴,再把神光慢慢收回到兩眉中間,閉口合齒,舌抵上齶。

呼吸:深長細勻呼吸。吸氣時,意想氣從上空遠方收回到兩眉間,呼氣時,意想氣從兩眉中間向遠方高空射出,深長細勻呼吸24次後,轉為自然呼吸,意想太空中的絢麗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