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片人,又叫做影片製作人,是一部影視劇製作過程中,除了導演以外,最重要的人崗位,雖然他並不像導演那樣有更多的機會出現在前台,但他要負責的項目卻要遠遠的比導演多。
影視劇前期的統籌策劃,拍攝時各種問題的解決以及拍攝結束後,相關的營銷渠道運營,都是製作人要考慮的範疇。
對於一個製作人而言,最為重要的,就是拉投資了。
任何一部戲都不可能是靠別人的義務勞動來完成的,都需要資金這種物質基礎的存在,因此,要想拍好一部影視劇,不管規模大小,預算總是在第一位的。
《大漢風雲》是大華文明部的新時代影視劇計劃主打項目,具有官方背景,也有來自於官方的支持。
但是有官方的支持,並不等於官方就會給全部的錢,讓人隨心所欲的去拍。
這種官方支持,更是來自於當局各種部門的綠燈。
舉個例子。
比如說《大漢風雲》後期將要拍攝到的那些龐大的戰爭場麵,初步統籌,一場戰爭戲下來至少得七八百人,這還是按簡單的來算,這麼多的人,不僅僅是把人招齊了就行,還得在安全以及報備等各個方麵,要上麵審核通過才行。
《大漢風雲》因為有了官方背景,場麵人數的多少就變得很容易了。
有很多的戲也想拍攝大場麵,並不是沒有錢,而是出於安全和報備的原因,得不到官方通過,因此在場麵上更多使用的是後期特技,但這樣在視覺呈現上差了很多。
但是不管是招人還是做特技,都是要錢的。
《大漢風雲》投資號稱接近四個億,但四個億國民幣換成美金也就不過才七八千萬,連外國普通電視劇都比不上,要想拍攝一部有史以來最大巨製的《大漢風雲》電視劇,這點資金還遠遠不夠。
因此,作為製作人的孫紅旗,之所以沒有在開拍的這半個月在劇組裏待著,就是因為他還要去其他地方找投資。
不過,因為官方拍的這些曆史片,向來是沒什麼市場的,所以要找到投資,並不像是人們想象中的那麼容易。
很多生意人根本就不想和官方產生聯係,生怕投的錢打水漂,最後拍出來就賣不了什麼錢。
這樣的事情,在大華曆史上已經出現了很多次了,往往都是民間一些商人出錢,結果卻拍出了一些根本就無法上得了台麵的影視劇作,隻能束之高閣。
這種背景下,作為製作人的孫紅旗當然著急,按照他的期望,《大漢風雲》要想拍出他和高導心目中的模樣,至少要得有個國民幣10億的樣子。
可是,那麼大一筆錢哪裏來呢?
這也是孫紅旗最為頭疼的事。
原先的投資隻有三億五千多萬,其中一部分是來自於當局補貼,另外一部分則來自於當局附屬企業的投資,直到現在,其中還有一部分資金沒到賬。
就在今天下午一點多鍾,孫紅旗正頭疼的睡不著午覺,突然接到了一通陌生的電話。
電話不是別人,卻是創想集團的葉紅。
對於葉紅是個什麼樣的人,孫紅旗自是早有耳聞,隻是他沒有想到,葉紅在這個節骨眼來找自己幹什麼。
葉紅很幹脆,說出自己要投資兩個億。
孫紅旗高興的差點叫了出來,到底是年過四旬,性子穩了,才語帶顫抖的葉紅談著相關的事情。
不過,越往下談,孫紅旗卻皺起了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