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現代醫學對拔罐療法的認識(1 / 1)

拔罐療法是由於罐內形成負壓,吸住皮膚而得到治療效果的,對人體作用是多方麵的,現分述於下。

1.機械刺激作用 拔罐時,由於罐內形成負壓,吸力強,這種負壓吸拔力,可使局部毛細血管充血,甚至破裂,紅細胞破壞,出現自家溶血現象。拔罐內負壓吸拔力愈大,這種自溶現象愈嚴重,吸拔力愈小,這種現象愈輕。負壓吸拔力是屬於一種負壓機械刺激作用,負壓吸拔力的大小,就意味著刺激量或刺激強度的大小。這種刺激,可以通過皮膚感受器、血管感受器,感受其刺激,經過傳入神經纖維傳至大腦皮質,反射性的調節興奮和抑製過程,使整個神經係統趨於平衡。l臨床實踐證明,輕而緩的拔罐手法,可使神經受到抑製;強而急的拔罐手法,可使神經興奮。將火罐吸拔在胃俞穴、脾俞穴時,則胃的蠕動增強;當火罐吸拔在足三裏穴時,則胃的蠕動減緩。由此可見吸拔力的大小,直接影響拔罐的治療效果。通過調整吸拔力大小的機械刺激作用,可調節機體髒腑功能趨於平衡。

2.溫熱刺激作用 拔罐療法對局部皮膚有溫熱刺激作用,在拔罐過程中因采用火罐法、煮罐法(竹罐)、藥罐法及溫水罐法,其溫熱刺激能使局部的血管擴張,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狀態。因而增強了組織的活力,血管壁的通透性,白細胞及網狀細胞的吞噬力,和局部的耐受性及機體的抵抗力,達到促使疾病好轉的目的。

3.負壓刺激作用 拔罐療法由於有很強的負壓吸附力量,所以能使拔罐部位毛細血管破裂,局部淤血,引起自家溶血現象,釋放組胺和5一羥色胺等。神經遞質通過神經一體液機製,刺激傳入神經傳至大腦皮質,再由大腦皮質產生反射作用,使機體增加抗病能力。

4.提高吞噬細胞的功能臨床研究表明,拔罐療法的吸拔刺激能激發吞噬細胞作用。拔罐前後比較,拔罐後白細胞總數略有增加,其吞噬細菌指數(反應白細胞對細菌的吞噬能力)及血清補體效價都有明顯的提高。而且白細胞數量並無明顯增多,而吞噬細胞的功能卻明顯地提高了。這充分說明了拔罐療法,可增強白細胞和網狀內皮係統的吞噬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5.對神經的調節作用 拔罐療法對神經係統的良性刺激,可經神經係統的末梢感受器傳導至大腦皮質;對皮膚的良性刺激可通過皮膚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傳導至中樞神經係統,從而發生反射性興奮,調節大腦皮質的興奮與抑製過程,使之趨於平衡,因而加強了大腦皮質對身體各部位的調節和管製功能,促進病灶部位組織代謝增強,使疾病痊愈。

6.促進血液循環 拔罐療法調節人體微循環,促進人體血液與組織間的物質交換;調節毛細血管的舒縮功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調節新陳代謝,改善局部組織營養;調節淋巴循環功能,使淋巴細胞的吞噬能力加強,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恢複人體正常功能。

7.抗炎作用 吸拔火罐後引起神經體液調節,可反射性改善病變部位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促進病變部位組織的恢複和再生。吸拔之後引起局部血液循環的改善,可迅速帶走炎性滲出物及致痛因子,消除腫脹和疼痛。吸拔之後,局部白細胞數量可輕微增多和使吞噬功能增強,細菌和病毒被迅速吞噬,所以有消炎作用。

8.不同罐法的不同作用 在火罐共性的基礎上,不同的拔罐法各有其特殊的作用。例如,走罐具有與按摩療法、保健刮痧療法相似的效應,可以改善皮膚的呼吸和營養,有利於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對關節、肌腱可增強彈性和活動性,促進周圍血液循環;可增加肌肉的血流量,增強肌力和耐力,防止肌萎縮;並可加深呼吸,增強胃腸蠕動,興奮支配腹內器官的神經,增進胃腸等髒器的分泌功能;可加速靜脈血管中血液回流,降低大循環阻力,減輕心髒負擔,調整肌肉與內髒血液流量及貯備的分布情況。緩慢而輕的手法對神經係統具有鎮靜作用;急速而重的手法對神經係統具有一定的興奮作用。循經走罐還能改善各經絡功能,有利於經絡整體功能的調整。

再如藥罐法,在罐內負壓和溫熱作用下,局部毛孔、汗腺開放,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藥物可更多地被直接吸收,根據用藥不同,發揮的藥效各異。如對於皮膚病,其藥罐法的局部治療作用就更為明顯。

另外,水罐法以溫經散寒為主;刺絡拔罐法以逐淤化滯、解閉通結為主;針罐結合則因選用的針法不同,可產生多種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