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四、大院裏的孩子們(1 / 3)

四、大院裏的孩子們

在我們搬來爸爸家之前,我的主要生活範圍是在媽媽家,所以我的小夥伴也都在211醫院那邊,跟爸爸家這裏的孩子沒有什麼來往。媽媽轉業我們搬來後,我一時也沒進入這個圈子。在我入通江小學後,因為跟院裏的孩子徐黨生同班,通過他才慢慢跟院子裏的孩子開始來往。現在停課不上學了,跟樓裏和院子裏的孩子們玩的時間多起來。

我們院子裏我家住的是最大一幢三層大白樓,在三樓共住了八戶人家。分用兩個廚房,兩個水房,一個男廁和一個女廁。

樓東邊,除了我們家,最東邊是陶家,三個孩子,陶濱陶英兄妹,弟弟陶鬆。西邊鄰居孟家,孟岩孟軍姐弟倆。再西邊魏家,大姐魏麗,大兒子廣新,二兒子廣勝,小名“毛子”,下麵三個妹妹,小華小娟小蘭。我比陶家大的兄妹、和魏家大姐和兩個兒子小,比孟岩、小華三姐妹大。陶鬆孟軍和小娟跟我弟弟書書同歲。

二樓,高家,高軍高麗兄妹倆,何家,何姝何軍姐弟倆,他們年紀相仿,都比我小比書書大。

一樓就是軍區門診部了。

再說院裏,小紅樓裏一樓兩家人,劉家,哥三個都比我大,老三叫亞軍,小名“三孩”,跟毛子同歲。葉家,象子和強子哥倆,都20多歲,是全院最大的孩子,

小紅樓二樓,王家,大兒子小明,跟廣新同歲,下麵弟弟妹妹跟書書同歲。鮑家,七姐妹,大的小華跟我同歲,四妹跟書書同歲。平房裏,王家,繼繁繼榮兄弟倆,有個妹妹跟書書般大。徐黨生家也在二樓。

院子外麵緊鄰著我們大白樓還有個小紅樓,也是軍區的。一樓孫家是軍區的電工,家裏哥三個,祖武祖文祖平。

根據年齡,孩子們分成了不同的階層。

象子、強子和魏麗都是20多歲,是全院最大的幾個孩子,他們都工作了,跟孩子們基本不來往。

廣新、繼繁、小明、祖武四個都是17、8歲小夥子,他們構成一個層次,

祖文、三孩、毛子都比我大兩三歲,是一個層次。他們基本是院子裏的孩子頭,各種遊戲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

繼榮、陶濱、祖平、鮑華、徐黨生和我年齡相仿,算同一層次的。是遊戲活動的主要參加者和主力軍。

高軍、高麗、何姝、何軍、孟岩、魏華和鮑家二妹三妹比我小點,還有稍小點的陶鬆、孟軍、魏娟、繼榮的妹妹、鮑家四妹和書書,這兩個層次基本可以合並,屬於跟著我們屁股後邊跑那夥的。

魏蘭和紅樓王家小弟小妹還有鮑家五、六、七妹是院裏最小的孩子,各種遊戲基本沒資格參加,是“未入流”的。

這些孩子,構成了大院裏孩子的世界。

原來在媽媽家也就是211醫院大院住的時候,雖然孩子也很多,但那時居住的比較分散,我那時年齡還小,活動範圍也小,交往密切的孩子也比較少,可以說,我真正進入孩子的世界還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當時孩子們的遊戲大致分為大型集體遊戲和小群體遊戲,前者參加者眾多,以毛子為首,一大群孩子一起玩,象分成“好夥”和“壞夥”打仗玩啦,捉迷藏啦,也有些小女孩也跟著跑的。小群體遊戲中,男孩子們主要有這樣一些玩法:

1、推鐵圈:把一根約2尺長的鐵筋一端彎成鉤子,另一端彎成方便手握的“把”,用它來推動一個圓鐵圈在地上走或跑。推鐵圈用的鐵筋和鐵圈可以很簡陋也可以很精致,這要取決於製造這個玩具的人所用的材料和製作工藝水平,鐵筋可以很長也可很短,鐵圈可以很大也可以不太大,這要取決於玩的孩子的年齡大小。推起來可以跑的很快也可以慢慢走,可以自己推著玩也可以多人比賽看誰跑的快而鐵圈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