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七、我的木偶劇(1 / 2)

七、我的木偶劇

1968年春節,我跟鄰居老魏家的毛子,在我們大樓三樓的走廊裏,表演了一場木偶劇。

玩木偶,曾經是我少兒時代一個愛好。

緣起於文革前小學二年級看的一個兒童影片《小鈴鐺》,由木偶與真人合演。小鈴鐺是一個非常聰明可愛的木偶,無所不能。它甚至可以讓自己和一個真孩子騎著木馬飛上天空,一路飛到北京長安街的民族宮,跟一大群木偶聯歡。看完這部電影後,我迷上了木偶。

剛好那時爸爸給我訂閱了一種雜誌《兒童時代》,有一期刊登了一個木偶劇的劇本,內容是描寫越南人民抗擊美國侵略者的,裏麵有三個人物,一個是越南小姑娘,一個是美國兵,還有一個是人民軍戰士。故事大意是說越南小姑娘在賣椰子,來了個美國大兵,喝醉了酒,吃椰子不給錢還打人,小姑娘機智地與美國兵周旋並設法送信給人民軍,最後小姑娘與人民軍一起活捉了美國兵,繳獲了美國槍。劇本的後麵還介紹了木偶的製作方法和如何操縱木偶,如何演木偶戲。

《小鈴鐺》和《兒童時代》中的木偶極大地激發了我對木偶的興趣,但是當時我才不到8周歲,還沒本事按雜誌上的介紹去製作,隻好自己想土辦法。我在大白紙上用毛筆蘸墨畫出人物形象,包括腦袋、臉、上身、雙臂、雙手,下身是發散的裙狀,然後剪下來雙層,沿剪好的木偶人形背麵邊沿塗上膠水,把另一張完全同樣的人形貼在後麵,這樣就製作完成。做好的木偶——其實是紙偶——雖然是平麵的,但我可以把手伸進紙筒裏,食指伸進腦袋,拇指和中指分別伸進兩隻手臂,讓木偶動起來。兩隻手一手拿一個,藏在床頭,隻把木偶露出來,分別模仿不同人物的不同聲音,這樣也能演一場小小木偶戲啦。我最初製作的三個紙偶就是越南小姑娘、美國兵和人民軍。

遊戲沒玩多久,姐姐從長春八一小學回來了。她看到我做的紙偶卻非常不喜歡,三兩把就給我撕掉了,我那時真是非常心疼又不敢說什麼。幾天後媽媽的一個老戰友帶著孩子來,媽媽就喊我:“衛衛,快把你做的小木偶拿來,跟小弟弟一起玩玩!”都被撕掉了哪還有啊,可我又不敢說,隻好嘟囔著說木偶都壞了沒有了。

紙偶沒有了,我決心製作真正的木偶。按雜誌上介紹的方法,用雞蛋殼做腦袋,用布縫身子。我讓大姐姐和媽媽在打雞蛋時在小頭敲開個小眼,把蛋清蛋黃倒出來,給我留下完整的蛋殼,然後自己把小眼弄圓,用紙卷成小筒狀塞進去,這就是脖子。用泥巴(人家要求用橡皮泥,我沒有)在蛋殼上塑出頭發、眉毛、鼻子、耳朵等立體形狀,然後再把小薄紙片塗上糨糊或膠水一片片貼上去,把泥巴完全覆蓋,把脖子和腦袋粘為一體。等幹透了,再用不同顏色的水彩畫上頭發眉毛眼睛嘴巴。跟媽媽和大姐姐要些不同顏色的布頭,剪成衣服褲子胳膊和手的形狀,沿邊沿縫上,然後翻過來,就製成了木偶的身體。再把腦袋和身體連起來,一個真正的木偶就製成了。這是立體的,彩色的,雙手還可以拿東西,頭上還能戴帽子。

我又用木板釘了一個小戲台,就是個沒蓋沒底的小箱子,在正麵上沿兩端釘兩個小釘,拉上一段細鐵絲,掛上兩塊紅布做幕布,下沿拉一塊紅布,遮擋戲台後麵表演的人和手,這樣,一台真正的木偶戲就開演啦!

我們在1968年春節演出的就是這種水平的木偶戲,觀眾就是全樓的孩子包括大人們。

春節過後不久的一個星期天,我和弟弟上街,在中央大街的一個商店看到了一套木偶,是當時革命現代京劇《紅燈記》中的主要人物。有李玉和、李奶奶、李鐵梅,還有日本憲兵隊長鳩山、叛徒王連舉。人物的頭都是軟塑料壓製的,完全立體,有顏色,有神態,穿的衣服都是戲中角色穿的,還有個小紅燈,李鐵梅腦後還有根油黑的大辮子。我那時正迷著木偶劇,一看就愛不釋手,這木偶才是真家夥,比我那土造的強多啦。弟弟更是喜歡的不行,直嚷著要我買。我看看價格,嚇的一吐舌頭,這套木偶要5元多錢!那時這筆錢對我來說可是個天文數字。我帶著弟弟走回家,想著如果跟爸爸說,爸爸多半不會同意買。我正猶豫著,弟弟卻搶先跟爸爸說了,也許是我製作木偶的事引起了爸爸的注意,也許是春節我在樓裏演的那場木偶戲讓爸爸覺得我這個愛好是有意義的,總之這次爸爸答應的非常痛快,說這是好事,是宣傳毛主席的革命文藝路線,爸爸當即就拿了錢讓我們去買。這可真是讓我大喜過望啊!我拿了錢,帶著弟弟一溜煙跑到中央大街買了那套木偶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