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震驚世界“九、一三”
1971年9月13日,發生了對當時的中國大陸不啻於爆炸100顆氫彈那種影響力的政治事件“9.13”事件,在那一天,中國當時政治上的二號人物,副統帥,接班人林副主席,乘飛機外逃,在外蒙古沙漠折戟沉沙,墜機身亡。從此,墜機地點“溫都爾汗”這個陌生的地名被那一代中國人牢牢銘記在心中。
1971年的9月,我13周歲,上初中二年級。“9.13”事件發生的時候,全中國除了極少數人之外,幾億人還都什麼都不知道。
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中期,林副主席的聲望如日中天,從文革開始起他迅速上升為中國的二號人物,借助“大樹特樹毛澤東思想的絕對權威”,他的個人聲望和地位飛速攀升至僅次於毛澤東之下億萬人之上,被稱為“親密戰友”,“副統帥”,在1969年召開的中共“九大”上,他的“接班人”地位被空前絕後地寫進了黨章。當時的中國大陸,人們在任何會議、活動、上課前甚至一日三餐前都要高呼“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萬壽無疆!萬壽無疆!”然後就是“敬祝林副主席身體健康!永遠健康!永遠健康!”他的名字在每天的收音機中被無數次提及,他手舉“紅寶書”緊跟在偉大領袖身後的形象和他的親筆題詞充斥在全中國大陸的報刊、雜誌、書籍、街頭宣傳畫、所有的會場、教室、辦公室甚至每個家庭。全國人民人手一冊甚至幾冊的《毛主席語錄》中,寫在最前邊的就是他寫的《再版前言》,每個人都要求背誦,甚至譜成歌曲傳唱。我至今都能熟練背出和唱出第一段:“毛澤東同誌是當代最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毛澤東同誌天才地、創造性地、全麵地繼承、捍衛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就在這樣的氛圍之中,“9.13”的一聲巨響,確實是太突然了,太震撼了,太有戲劇性了,真是讓人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最先感覺到有點異樣的,是那年的國慶節,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年年每到10月1日慶祝國慶已經成為慣例,而且是“五年一中慶,十年一大慶”。每年的9月30日晚上,在人民大會堂都要舉行盛大國宴,10月1日國慶日,毛主席及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都要登上天安門,檢閱各界群眾遊行彩車隊伍,晚上還要舉行焰火晚會。全國各地所有城市都要有遊行、彩車、焰火晚會。我從上學後每年也都參加遊行或者是參加夾道歡迎,晚上等著看焰火禮花。可是1971年的10月1日,卻格外平靜,沒有了遊行和彩車,沒有了焰火,毛主席也沒有登上天安門。聽到的理由好象是因為備戰。那時跟蘇聯的關係極為緊張,中蘇邊境不斷發生流血衝突事件,1969年還爆發了珍寶島戰役。毛主席號召“備戰、備荒、為人民”,“深挖洞、廣積糧”,“團結起來,準備打仗”。尤其在我們邊境省黑龍江,備戰氣氛更加濃厚,城市人口都往內地農村疏散。我們從進中學開始就天天參加軍訓,參加挖防空洞,製燒備戰磚坯。所以,說是因為備戰,似乎也有道理。此後一直到1984年之前,十多年都沒有舉行過慶祝國慶的活動。
日記摘錄:
1971年9月26日陰雨連綿 星期日
這幾天戰備很緊,蘇修在邊防線上突然大量增兵,增加到一百多萬。敵人蠢蠢欲動,大敵當前,我們一定不能放鬆警惕,加緊備戰。今年“十一”國慶可能不集會遊行了,街道加緊挖防空洞,備戰很緊。現在我們要把學習搞好,做好本職工作。蘇修如果敢來,就讓它葬身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1971年10月1日晴轉陰 星期五
今天是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2周年的紀念日,偉大領袖毛主席,領導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壓迫,建立了新中國。今年由於備戰很緊,全國大中城市都不遊行,而是遊園慶祝。
到了10月中旬,省裏在省會哈爾濱的北方大廈召開一個大型會議,參加者是全體縣(團)處級幹部,我父親也接到了通知。本來文革期間開會是家常便飯,但這個會特殊在於,連續開7天會,這麼長的會期要求與會者全部住在北方大廈,帶換洗衣物洗漱用具錢和糧票,會議期間不得外出不得回家不得會客不得通信不得打電話。這就給這個會議添加了很神秘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