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楊國忠一家美國落腳記(1 / 3)

第七章楊國忠一家美國落腳記

楊國忠和兒子楊佑寧從天使島的移民站被妻子於翠鳳接出來後,一家人開始由舊金山出發,輾轉到了美國紐約的唐人街。很多年前,夫妻二人從剛認識那一會兒,直到剛結婚時,都曾暫時的居住過這裏,可那時候主要是為了方便二人上大學,現在卻是為了躲避戰亂而決定長期在此居住、生活及工作。

在上世紀四十年代以前、上起鴉片戰爭開始的大概一百年左右的時間裏,華人移民到美國的路線基本上是:先乘坐郵輪抵達舊金山、或者是偷渡而來,接著在舊金山淘金,或充當鐵路工人,女的則當洗碗工、洗衣工人等。當舊金山實在待不下去時,然後再到紐約,試圖在紐約尋找新的出路或者發展機會。所以,到今天為止,在這兩個美國城市裏都有唐人街的存在。無論是舊金山唐人街,還是紐約唐人街,都居住著大量的中國移民及後裔,其間甚至有些已經是第二代、第三代移民了,數量已經有十幾萬甚至高達幾十萬之眾。而楊國忠一家人此時所選擇定居的,則是紐約的唐人街,移民數量上更多一些。

由於妻子於翠鳳早先一步隨著娘家人“到站”,所以,在楊家父子二人跟隨而來時,已經少了許多伊始初到美國的華人移民的那種仿徨與無助之感。就在當天,正式抵達並落腳臨時居住的公寓中後,楊國忠和兒子先放下行李並稍作收拾,接著又稍作休整後,於翠鳳便領著爺倆出街了,順便向他們介紹和熟悉周邊環境。

來到街上後,於翠鳳便向爺倆大致介紹說:“你們看,我們現在所站立的這條街叫做摩特街,從摩特街的北麵一直伸入過去,就是凱特爾街,穿過查森廣場,經奧利維街、凱薩琳街和東方百老彙,直到曼哈頓橋,這一片都是中國人居住的地區。至於另一邊,即在凱特爾街口沿著摩特街向北走一點距離,則是屬於意大利人的地區。從整個唐人街布局看,意大利人分占了摩特街南麵這塊地方。你們以後過去那邊要小心,因為那裏麵有很多意大利黑手黨。”

“哦,好的,知道了,媽媽。”楊佑寧回答道。

“好的,等下,我再帶你去你外公和舅舅家。他們在摩特街往南走一點,第二個路口就到。”

聽說要去見外公和舅舅們,楊佑寧顯得分外開心。

說話間,三人已往摩特街南麵走過來,正如於翠鳳此前所說,到達第二個路口時,就已經見到佑寧外公佇立在路口處等候著了。於翠鳳和楊國忠忙上前同父親打招呼。而大舅和舅媽由於此刻店內正忙碌著,所以未能有空出來迎接。

原來,外公和大舅在路口這裏開了一家店。楊佑寧放眼看去,外公大舅開的這家店的生意似乎很不錯,不間斷有人過來購物,再細看發現,這間店裏頭幾乎什麼都有賣的:如牛肉、家禽類、雞的各部分、豬蹄子、豬的內髒、魚、蝦、中國蔬菜;以及中國幹貨,如鹹蛋、皮蛋、香菇、南京板鴨、魷魚、魚刺、粉絲等;還有碗、香燭、肥皂、藥、中國曆書等。總而言之,在美國的中國人所需要的東西,這店裏都賣。

外公家房子很深,前麵是店麵,中間是一個冷藏室,冷藏室旁邊留有狹窄的通道,可以通道後麵去,後麵的部分是外公的起座間兼儲藏室。裏頭有一張桌子、幾把椅子、一張躺椅,牆邊則堆滿了成包、成袋、成捆的東西。在靠裏麵的地方,還放了一隻大水缸,裏頭浮著許多豆芽。外公大舅的店子仿佛是於家的行動總部,當他們分手去辦事情時,外公的店子,就是他們碰麵或留話的地方。

此會兒,在那張大桌子上,已經擺上了一桌典型的中國菜。很明顯,這是外公和舅舅們為了迎接楊國忠、楊佑寧父子二人的到來而特意準備的。

大舅和大舅媽繼續在前麵店麵忙碌著,暫時無暇顧及楊國忠和外甥楊佑寧。所以暫時由外公一路引導著女兒一家三口先走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