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二戰後期世界格局展望(1 / 3)

楊國忠聽完後,回憶了下剛才和於小龍的談話內容,發現確實是隻說完了前半段,分析了一下當今世界最新形勢和時局情況。可是還沒有對未來世界的格局和發展形勢做出展望和預判。正思忖之間,隻聽於小龍又問道。

“還有,姐夫您對世界未來格局又怎麼看呢?”

“這兩軍作戰就是兩股力之博弈,誰輸誰贏,除了要看比拚的軍力、士氣、謀略、戰術之外,還要看錢和物資,以及運氣和道義。如今德國和日本在軍力、士氣、謀略、戰術、錢和物資上都占據了上風,包括運氣上似乎也是如此,但是,道義上已經輸了。而道義卻是最為關鍵的,因為道義是民心,自古有句話,得民心者得天下,德國和日本失去了道義和民心,終究還是會失敗的。”

“姐夫的意思是說,德國和日本最終還是會失敗嗎?”

“嗯,那隻是時間的問題而已。德國和日本為了發動這場戰爭,做了長期的準備,包括軍力、武器裝備、彈藥、物資、錢、謀略、士氣和戰術訓練等等,有了這一切準備後,所以他們才能夠快速打敗許多國家。其中德國運用最廣、最多的就是閃電戰,這種戰術是一種集合現代海陸空軍、多兵種立體式同步攻擊戰術,每次憑借強大軍力和攻勢,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快速擊敗對手。而且目前來看,這一戰術取得不錯的成績。包括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戰術上亦是具有類似的特征。所以,自從戰爭爆發後的這幾年裏,德國、日本占據了軍事上的主動權,其它方麵也是處處占據上風。但是政治上和道義上卻漸漸失勢、處於被動,因為強權和武力征服終究無法駕馭民心的。一時的勝利,並不代表永遠的勝利,敵我雙方的軍力的增減總是在不斷變化和轉化中,並非一成不變的,今天的增長和強盛並不代表明天就不會減少而變得弱小。何況無論是眼下的德國、還是日本,這幾年下來都陷入一個大麻煩之中,那就是戰線拉得太長,對軍力和物資消耗過快,隻要閃電戰在新的戰事中不能取得速勝,就會暴露和放大這個致命性的弱點與問題,且時間久了,當前局勢就會進入,——這正如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毛澤東所寫的《論持久戰》一文中所說的觀點那樣,由日本的主動進攻逐漸轉化為相持階段。目前亞洲的日本與我國政府就開始出現進入相持階段的特征。而德國與蘇聯的戰爭爆發,無疑是新戰事的啟動,隻要蘇聯能夠頂得住德國的這次猛烈的攻擊,挨過寒冬,那麼,歐洲戰區隨之也會進入相持階段。再說了,英國倫敦雖然被炸毀了,但是軍力幾乎沒有受到什麼損失,實力完全保留下來,法國雖然投降了,但是戴高樂將軍領導的反抗軍仍舊保存著相當大的實力,也是不容忽視的有生力量。所以,通過以上綜合分析,我個人估計,最遲明年春季,這種軍力對比形勢就會發生新的變化,到時候,歐洲、亞洲戰區都將會進入相持階段。當然,如果那時還有什麼新增的力量參與進來的話,那麼,這次世界大戰的結局和人類曆史的命運,將會被十分清晰地定義出來。屆時,誰勝誰負的結局,就看這新的力量加入哪一方的陣營了。”

“那麼誰將會成為新增的力量呢?”於小龍不禁好奇地問道。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啊!”

“您說美國啊?”於小龍非常驚奇地問道。

“正是。”

“可美國政府不是一直表態說,保持中立的態度嗎?”

“形勢總是千變萬化,無法預測的,但是,隻要時間到了,就由不得美國政府兩院或者某個總統的意誌決定了,到時候的美國必然會在兩大陣營中做出選擇。至於選擇支持誰,這可是個世界難題啊?因為對於美國來說,都不吃虧,都是有利可圖,無論是選擇了德國、日本,還是選擇英法中蘇,對美國來說,它都將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和既得利益者。如果選擇前者的德國、日本的話,那麼,另四個戰敗將是必然的,且將來的世界必然被他們所瓜分。反之,如果選擇英法中蘇的話,那麼,當前整個世界戰局的形勢就會出現大反轉,而最終日本、德國就必敗無疑。”

“可美國究竟會選擇哪一方呢?”於小龍若有所思自言自語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