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在此期間,即羅家將美國分行撤銷之前的十幾年裏,曾將一筆資金借給了金家族的祖先,這位金家族的祖先曾是羅家一名重要的情報人員,在歐洲銀行業務開展過程中,幫助羅家賺過些錢,有些功勞,憑借這些功勞,他從羅家借到的這筆錢,——正是這筆錢實質上就成為了金家族祖先來美國開啟事業和正式發展的第一桶金。因為不久之後,他便憑借這一筆錢,順利競標到了美國某由北到南線路的鐵路的修建權,和工程啟動的資金。在此修建過程中,他與合夥人還成立一家公司,這家公司就是後來曆史上著名的“伊利鐵路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伊利鐵路。此後沒過幾年,伊利鐵路還在華爾街成功上市,成為了一家上市公司。
說起伊利鐵路,尤其到十八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時,還曾由它引發過一場股權大戰。股權爭奪的標的就是伊利鐵路的控製權。發起的一方是有著“船長”之稱的範德,而受到攻擊的一方則是金家族祖先伊利鐵路初始的合夥人——被人稱為“牛販子”的丹尼爾。源於這位“牛販子”丹尼爾試圖一人掌控和吞並伊利鐵路的控製權和經營權,欲將金家族祖先排擠出伊利中的大股東的位置。在麵對如此背信棄義、過河拆橋的“牛販子”時,金家族祖先隻好求救於好友範德先生,希望他暗中出手相助。“船長”範德先生在歐洲時,與金家族祖先就是“精英會”的同期成員,所以頗有淵源和舊情,於是欣然答應。二人暗中商議並擬定了一個計劃,具體實施過程也極其簡單,那就是,範德先生假意先調研伊利鐵路,調研結束後得出結論,並且是向外界公開公布,批評伊利公司的弊端,說其內部管理混亂,成本過高,收益其實並不好,要不是前幾年依靠著政府的幾個大訂單保障支撐至今,否則早就坐吃山空,關門倒閉了。此話一出,原本還傳聞久仰大名的華爾街“船長”調研伊利鐵路,恐要增持伊利鐵路股票,為此伊利的股價先是一輪瘋漲,可是此會兒公眾卻紛紛拋售伊利的股票,再加上金家族祖先也早已開始逢高大肆趁機減持,所以造成了伊利鐵路股價一周之內便快速地跌去了三成,由60跌到42美元一股,幸好暴跌持續到最後一天、當股價跌到42美元一帶時,恰好收盤了,否則恐怕還會進一步下跌,——此局麵出現後又立刻向外界傳遞出一個重大信號:伊利的股價真的不行,由此說明,“船長”說得是正確的,伊利公司恐怕是真的不行了。在此形勢緊逼之下,那位“牛販子”丹尼爾自己也開始動搖和質疑了,以為自己的伊利可能真的不行,所以他也開始計劃拋售。於是,等到下一個交易日一開盤時,他就大肆拋售伊利,拋售量高達其全部持股比例的4成之多。一個大股東的大幅度減持,無疑造成伊利股價再度大跳水,所以當日一開盤,伊利股價瞬間跌至30美元,創出上市這麼多年來的第二個新低價位。
可就在股價跌至30美元一帶時,怪事又發生了,伊利股價開始走穩,即使出現新的較大賣盤時,股價仍舊是跌不下去,——此時的丹尼爾還在困惑,股價究竟怎麼了?正在他猶豫之際,股價又突然快速地回升起來,很快就回到了前麵60美元價位區。熟悉華爾街市場的人都會知道,這無疑是有大資金再度進場掃貨造成的。可是不等丹尼爾清醒和反應過來,他已經累計減持掉了伊利超過4成的股票了,而與此同時,金家族和好友“船長”範德先生合計逢低持股高達整個公司全部發行股份的五成之多,穩居大股東位置,丹尼爾持股反而降至第三、甚至第四大股東了。當他明白這一切不過是一個幌子時,方才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想到痛失第一大股東位置,且試圖掌控伊利鐵路控製權和經營權的野心就此終結,他不禁狂吼亂叫、心痛不已,但是一切卻為時已晚,即使他想再度買回伊利股票,但是此時價格卻已經升至100美元上方。試想下,30多美元賣出,100多美元去買回,這樣做不是打自己耳光嗎?但事已至此,他隻能無奈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