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籌備華爾街專欄的新建和開辟工作,邁克利用自己各種資源開始廣交華爾街的人士。當然,他深知,在華爾街已經取得投資成功之人的影響力與重要性,這無疑才是讀者市場重大需求之一。即,探求和學習華爾街成功投資大師的方法和經驗,亦是讀者和投資者們的共同需求點。基於此點,邁克根據采訪計劃的安排,先製定出了一張采訪名單。排在首位的則是華爾街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
為了適應和應對華爾街專欄業務,他已經重新拾起大學時期曾經攻讀過的金融商業學的課程。自從進入《時代日報》從事記者工作後,他並未真正地接觸過華爾街及其證券投資業務,但是卻一直有關注與留意華爾街和證券市場的動向。偶爾也會閱讀相關投資大師的專業書籍,例如他即將要前去采訪的“華爾街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專著《證券分析》一書,在過去這麼多年裏,他至少對其閱讀了不下十次。當然,他閱讀目的並非為了參與華爾街的投資事務,而是這位華爾街教父在他的母校哥倫比亞商學院開設了這門課程,且自從1929年經濟危機以來,講授該課程一直持續至今、從未間斷過,源於它所產生出的影響力。——該書除了受到華爾街專業人士、投資者的深深喜愛外,也迎得了商學院在校師生和畢業生們的喜歡和推薦。邁克正是在某位校友推薦之下,對該書引起關注和閱讀的,同時,他也就對這位華爾街教父的生平與投資經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然而然,本傑明.格雷厄姆便成為了他首個拜訪對象。
當邁克與本傑明大師約好時間,到達母校哥倫比亞大學時,二人在大師獨立辦公室內開始了這次采訪工作。
年齡還不到五十歲的本傑明大師,或許源於思慮過多,又或者源於在華爾街投資業務之中,經曆過人生的幾次起起伏伏、飽經風霜,所以額頭已經空出來了。但是,他為人非常開朗,聽說邁克就是那本暢銷書《東方紀實》的作者,又加上了解到邁克亦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畢業之後——二人同是這所大學畢業生時,他對邁克的態度顯得更為親切了。這樣的親昵與和藹的態度,令邁克也對他產生一絲敬意和親切感,所以采訪工作進行得十分順利和成功。
“本傑明大師,”邁克正用此稱呼作為開場白時,未曾想,卻被對方打斷了,本傑明插入話道,“其實投資市場無大師,你還是叫我本傑明先生,或者本傑明教授吧。”
邁克一聽此話,更是對眼前這位華爾街教父深感敬佩不已。他便忙改口道:“本傑明教授,我們《時代日報》目前全新開辟了一個華爾街的專欄,將主要圍繞華爾街相關情況進行報道,客觀地說,這個專欄對我們而言,絕對是個全新的開始,沒有什麼經驗,所以,暫時不知道從何著手?不知道您能否結合您在華爾街這麼多年來的經曆和經驗,同時,再結合我們報界的業務性質,給我們提一些寶貴的建議和意見呢?”
“嗬嗬,你們太謙虛了,其實,我倒不敢提什麼建議,但是假若讓我說道說道證券投資分析的方法,還有談談對市場的一些認識,我還是可以的,畢竟這是我所擅長的。”
“教授,您真的太謙虛了,我們真心期待您的寶貴意見。”邁克謙虛地說道。
“那好吧,恭敬不如從命!想起貴社現在所做之事,其實從本質上說,和我十多年前開始到哥倫比亞大學開設證券分析課程有著相似之處。”
“此話怎講?”邁克緊追著問道。
“我來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證券分析,是因為我覺得證券投資分析對所有人,尤其是對將來從事金融業的年輕學生有益。更能夠幫助人們正確地理解市場和投資。而貴社開設華爾街專欄,不也是覺得對世人和投資者們有用嗎?”
“果真如此!”邁克興奮回道。
“所以,貴社和我的誌向是一致的。你今天能夠來采訪我,定然也是能夠對我的誌向和證券分析課程進行宣傳推廣的,我也是受益人啊!我本該感謝你們,給了我機會在你們報紙上露臉啊!”
“嗬嗬,教授說笑了,這是我們的榮幸!”
“好啊,不過我們接下來就不要再彼此恭維了,直接開始進入正題吧。”本傑明教授道。
“好的,那我們開始吧。首先,我們想了解下教授的生平,還有在華爾街的過往投資經曆。我相信首期報道時,定然會吸引很多讀者的注意。”
“沒問題。”本傑明教授回道。
於是,緊接下來,本傑明教授便將自己數十年來,在華爾街的過往經曆向邁克做了個詳細的敘述。通過他的講述,邁克聽得出來,教授其實至今為止,都十分在意十一年前那場大股災和經濟危機的影響。因為他似乎還未能從那一次股災中全身而退,而是受到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重創與損失。以致於至今他都無法完全釋懷,從而對自己過往投資的成功經曆提及甚少,吹噓成分幾乎沒有。基於此,邁克想起那些略有一次小勝,便誇誇其談之輩時,更是對教授產生一絲絲欽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