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揮灑的矛影有真有假,迎麵而來的五名騎士紛紛揮劍抵擋,但沒有一人能擋住李重的攻勢,沒有任何兵器的撞擊聲,等到李重輕飄飄落到地上的時候,五名騎士全都被長矛刺穿了胸膛。
五名騎士之後接踵而來的是三個黑衣騎士,這三名騎士身上並沒有披甲,中間的騎士手握一杆長矛,李重看不出長矛矛杆的材質,但一尺長的矛尖清光隱隱,鋒銳逼人,一看就不是普通貨色。另外兩名騎士手持的應該是吳鉤,寒光閃爍的吳鉤長約三尺在半空中揮舞,留下一抹閃亮的彎月。
至今為止,這是李重遇見最強的組合。而在三人身後,上百名騎士已經成半圓形包圍了樹林。
“哈……”當中的騎士厲喝一聲,戰馬忽然加速,超過身邊同伴半個身位的距離,戰馬一躍而起,淩空撲向李重,騎士眼神如鷹隼,手中的長矛收在腰間飛快的左右移動,卻引而不發,隻等李重躲閃的一刹那出手。
騎士相信李重一定會躲閃的,他不知道李重的真實武力,不過李重雖然能用降龍十八掌硬生生轟飛疾馳而來的戰馬,但他也不會那麼做,太耗費真氣了,不用多,李重隻要全力轟飛戰馬十次全身真氣就得耗費的一幹二淨,這也是武林人士難以和軍隊抗衡的原因。人家大規模騎兵衝撞根本就不給你躲閃的機會,隻能硬抗,哪怕李重這樣的高手麵對大規模騎兵衝殺也隻能溜之大吉。
另外兩名騎士稍稍落後,同時戰馬奔跑出一個細微的弧線,小心翼翼的調整三人之間的距離,兩柄吳鉤一左一右封死李重的躲閃空間,三名騎士雖然數量不多,但精妙的配合足以讓他們完成一次對單人的騎兵衝撞戰術。
這一刻李重真的很羨慕三人行雲流水般的騎術,人家在極速前進的過程中還能細微調整戰馬的速度角度,和人家比自己就是個小腦失衡的瘸子,要知道戰國時期可沒有馬鐙,控馬的難度極高,李重自認為牽馬都難以做到這一步。
就在戰馬鐵蹄落下的瞬間,李重腳步忽然向左邊移動,暮然出現在黑衣騎士的視線裏,黑衣騎士瞬間就刺出手中的長矛,想要把李重釘在地上,但李重的身影一閃即逝,又忽然出現在戰馬的另一側,騎士再想收回長矛已經來不及了。
李重為了避過隨後而來的吳鉤,整個身子都貼在戰馬身上,猛然發力,淩空飛奔的戰馬無處著力頓時橫飛出去,和另外一匹戰馬撞在一起,發出砰地一聲巨響。與此同時,李重橫起長矛敲在另外一匹戰馬的後腿上,戰馬踉蹌奔跑,幾秒鍾過後,李重就聽到身後又是一聲震耳欲聾的爆響,聽聲音好像是戰馬撞在大樹上了。
這是對付騎兵最省力的方法,幾乎不耗費真氣,需要的是超出人體極限的反應速度和行動靈活性,辟邪劍法可以做到這一點。
李重的視線之中,出現數十名步行勁裝劍手,這些劍手手中還提著另外一種大殺器,最令武林高手頭疼的弓弩。
李重迅速轉身將三名騎士刺死,還抽空把手中的長矛換掉,這才冷笑一聲閃身進了樹林,這個年代參天古樹隨處可見,樹林是對付騎兵最好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