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樊川,終南山下,郭靖帶著楊過騎驢而行。
二人俱都打扮的跟莊稼漢一樣,粗衣布衫,根本看不出是江湖人士,郭靖正對楊過不厭其煩的說教著。
此地土地肥沃,河流眾多,所以一眼望去水田連綿,鬆林處處,三五人家隨處可見,宛如江南。郭靖和楊過上了一個山崗,一座破敗的寺廟出現在二人眼前,寺廟橫額上書《牛頭寺》三個大字,廟門處有一匹駿馬躲在鬆樹蔭下悠閑的啃食青草,駿馬見到有人前來還仰頭嘶鳴一聲。
郭靖眼尖,看到鬆樹後的長草中有一石碑,石碑上露出“長春”二字。郭靖心中一動,走過去拂草看時,碑上刻的卻是長春子丘處機的一首詩,詩雲:“天蒼蒼兮臨下土,胡為不救萬靈苦?萬靈日夜相淩遲,飲氣吞聲死無語。仰天大叫天不應,一物細瑣枉勞形。安得大千複混沌,免教造物生精靈。”
郭靖見了此詩,想起十餘年前蒙古大漠中種種情事,撫著石碑呆呆不語,待想起與丘處機相見在即,心中又自欣喜。楊過道:“郭伯伯,這碑上寫著些甚麼?”郭靖道:“那是你丘祖師做的詩。他老人家見世人多災多難,感到十分難過。”當下將詩中含義解釋了一遍,道:“丘真人武功固然卓絕,這一番愛護萬民的心腸更是教人欽佩。你父親是丘祖師當年得意的弟子。丘祖師瞧在你父麵上,定會好好待你。你用心學藝,將來必有大成。”
說到這裏,廟內風聲大作,廟門忽然嘣的一聲自行打開,有人高聲說道:“來人可是郭靖郭大俠。”
郭靖心中一驚,聽出是有人用劈空掌掌力打開廟門,急忙把楊過護在身後,沉聲道:“何方高人在此。”
裏麵的人笑道:“高人算不上,進來一敘。”
郭靖雖從掌風中聽出裏麵的人武功不低,但他也不怕,拉著楊過進了寺廟。隻見廟門邊坐著一位黑衣青年,黑衣青年正盤膝而坐收拾柴火,看樣子是準備煮肉吃,在青年身側放著一個包袱,包袱上壓著一柄古樸的長劍。
“在下正是郭靖,不知少俠尊姓大名。”
黑衣青年拱手道:“無名小卒李重,郭大俠一定沒聽說過,郭大俠一路前來何不坐下喝杯水酒,吃些幹糧。”
郭靖拉著楊過坐下,慢慢問道:“李少俠如何得知郭某的身份,又如何得知郭某一路前來呢?”
李重笑道:“郭大俠雖說換了一身衣衫,但龍行虎步瞞不過有心人,來終南山更不難猜,此時全真教有難,誰不知道郭大俠和全真教的淵源。”這裏的龍行虎步就是說郭靖一身武功誰看不出來,於是郭靖不免也李重的武功高看了幾分,不過李重的眼力還不至於讓郭靖動容,郭靖練的是降龍十八掌,這門武功是由外至內的武功,外家功夫都比較顯眼,比如鷹抓功,大摔碑手之類。
“全真教有難?”郭靖心急的是另外一件事。
“郭大俠不必心急,全真教也不算有難,有點小麻煩而已。”李重轉頭衝著楊過友善的一笑,道:“這位是……”
郭靖笑道:“這是郭某的侄子楊過,打算帶他來終南山拜師學藝,楊過還不見過李前輩。”
楊過猶豫一下,低聲道:“見過李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