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靜靜的坐在桌子旁,手裏把玩著一個茶杯,良久才幽幽自歎道:“人至七十古來稀……”
又過了好一會兒,朱元璋搖了搖頭,低聲道:“小四啊,你領兵作戰卻是一把好手,但你的格局太小了。”
朱棣、明成祖,一代梟雄,掃漠北下南洋,但就是這樣一位傑出的帝王,在他老子朱八八眼中依舊稱不上雄才大略。作為一個帝王,在選擇繼承人這個問題上一定會慎之又慎,還是那句話,白手起家的朱八八根本就不重視儒家這幫廢物,雖然他明麵上很重視禮儀,所以朱元璋也考教過朱棣和朱允炆,朱元璋的問題是怎麼對付塞外異族。
朱允炆真是被一幫腐儒坑了,如方孝孺等,朱允炆的回答是用高尚的品德感化這些塞外蠻夷……
朱八八表麵上點頭,露出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實際上氣的差點沒暴揍朱允炆一頓,這孩子真沒救了:還感化蠻夷,蠻夷要是能感化就沒有五胡亂華時期的兩腳羊慘劇、也沒有剛過去被稱之漢人不如驢的蒙元大帝國。
大憤青朱八八絕不會接受這個答案。(不是我胡編亂造,朱允炆受到的教育就是這個,朱元璋也真是個大憤青。但之後的劇情分析就是亂編了,沒辦法,武俠世界隻能編造一個說的過去的理由。)
同樣一個問題,朱棣的回答是孩兒親自鎮守邊疆,管叫這些塞外蠻夷有來無回,這就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由來。朱小四這個回答很靠譜,朱八八也相信朱棣的能力,但有一點朱八八卻很不滿意,這孩子太沒進取心了,你幹嘛非要守邊疆,直接推平了塞外異族不就完了。
朱棣確實有點冤枉,朱棣小家子氣嗎?跟普通人他絕對稱得上雄才大略,就算在帝王中他也絕對名列前茅,但和白手起家的朱八八真比不了。
朱八八是以自己的眼光看朱棣,所以他認為朱棣還不夠優秀,可憐的孩紙。
那麼問題來了,朱八八該怎麼辦呢?
這就必須要說一下皇帝的錯覺了。
皇帝的三大錯覺之一:一切盡在掌握中。這類帝王數不勝數,基本無一例外,其中最最出類拔萃的就是楊廣。楊老二通西域、開運河、推科舉、三征高麗,牛逼的不要不要的,結果翻車了。但這不等於說楊廣昏庸,實際上他做的這些事都利在千秋,然而楊廣掌控不住門閥。
這類皇帝中反麵代表就是始皇帝,始皇帝橫掃八荒,修建長城,也是濫用民力的代表,但隻要是皇帝活著,就沒人敢起幺蛾子,劉邦項羽也隻能偷偷羨慕一下。
朱八八也是這類皇帝中的反麵代表。
皇帝的三大錯覺之二:我能長生。這類皇帝也不少,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明世宗……這類皇帝和昏庸英明無關,反正他們就是不想死。這類皇帝中還有另外一種分類,他們真的認為自己還能活很久,其中典型就是朱八八。朱八八今年七十,歲數已經不小了,但朱元璋多多少少混一點武功,身體很壯實,壯實到還能和後宮胡天黑地一下,比如寵妃陳玉真。
所以朱八八立儲就是擺個樣子,看我大展拳腳殺光韃子,安定天下,我下一任的皇帝隻等享受就可以了,老子把大包大攬,這就是朱元璋立孫子不立兒子的原因,孫子年輕啊,兒子萬一著急當皇帝可能會起幺蛾子。
這類事件中楊廣和李世民就是典型代表,可能還包括燭影斧聲的趙匡義。立朱允炆當儲君就沒那麼多麻煩,朱元璋一句話就可以換人,反正朱允炆也不是長子,對付文官的借口是現成的。立朱棣不行,朱棣是藩王,手底下有那麼一點兵馬。
覆雨翻雲世界也一樣,不過其中有那麼一點變化,就是鬼王虛若無精通相術,就是給人算卦,虛若無認為朱八八快死了。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強,朱元璋隱約知道一點風聲,出於虛若無一貫正確,朱元璋將信將疑。所以朱元璋對鷹刀很感興趣,他打算堪破鷹刀中的秘密,好多活幾年。這真不是朱元璋異想天開,在覆雨翻雲世界中武功高壽命就長,龐斑都一百多歲還活的瀟瀟灑灑,老朱不貪心,能活到一百歲就可以了。
但也正是因為這些錯綜複雜的關係,朱元璋和虛若無有了一點隔閡。
皇帝的三大錯覺之三:我還是皇帝。這類皇帝就比較白癡了,多數都是亡國之君,其中典型就是喝XX而不得的袁術。不過此類皇帝和本書無關,所以不多做論述。
…………
除了老朱之外,李重對鷹刀也感興趣。
韓柏苦啊,他被範良極騙到清涼山鬼王府,就被刁蠻美女虛夜月纏住了,女扮男裝的虛夜月一柄長劍出神入化,打的韓柏連換了好幾種兵器。
關鍵韓柏還不敢傷虛夜月,鬼王早就傳音給他了。
兩條人影分分合合,滿場遊鬥,一時勝負難分。“蓬!“
聲音非是來自場內纏鬥的兩人。而是來自範良極藏身的地方。兩條人影衝破屋頂,彈上夜空,倏忽間交換了五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