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發病率很高,並有年輕化的趨勢。過去,高血壓病患者,多在40歲以上的人群中出現,而現在10多歲的學生中,就有不少人得了高血壓病。

現在有很多人,不認為高血壓是病,認為吃點降壓藥,控製住了就行了,所以根本不把高血壓當回事。筆者曾經遇到過一個從大醫院出來的高級醫師,他的話很有代表性。他說:“我什麼病都沒有,就有點高血壓”。

高血壓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它到底有什麼危害?

阿偉:福哥,我以前血壓有點高,最近通過綜合治療,血壓降下來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福哥:要想明白什麼是高血壓,先要明白什麼是血壓。

阿偉:血壓是不是就是血管中的壓力呢?

福哥:沒錯,你可以簡單地這麼理解。血壓如同水壓一樣,就是血管中血液加給血管壁的壓力。

阿偉:可血管中的血為什麼要有壓力呢?

福哥:這個問題問得好。給你舉個例子。你們家住幾層樓?

阿偉:5層樓啊。

福哥:這就對了。你們家有自來水吧?一開水龍頭,水流的挺衝的。

阿偉:沒錯,嘩嘩地流啊。

福哥:你想想,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你們家住5層,這水怎麼會流到你們家呢?

阿偉:是從水管裏流出來的啊!

福哥:這個沒錯。可你想啊,這水要打到5層,如果沒有壓力,怎麼會上那麼高呢?高血壓也是這個道理。人的心血管係統,就像供水係統,心髒泵出的血,要流遍全身,以滋養各細胞組織。你像我們腳、頭都離心髒很遠,但這些地方都需要大量的血液供應,這個時候,心髒就需要在泵血的時候,提供一定的壓力,否則血液循環就無法正常地進行。

阿偉:那麼,高血壓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福哥:一種情況是,血液太黏稠了,這樣,心髒在推動這些稠的血液運行時,就需要提高泵出血的壓力,否則血液就不會推到肢體的末端;那第二種情況是從中醫上說,高血壓與腎虛有關。中醫的老祖宗《黃帝內經》上就說了,“年四十,而陰氣自半矣”,這裏的陰氣主要指的是腎氣。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人一過四十,腎就開始虛了,而“五髒六腑之精皆藏於腎”,“心主血脈”,腎一虛,機體功能也不正常了,“心主血脈”——調節血壓的機製也失控了,高血壓也就起來了。

套用中西醫結合的理論來說,雖然血液黏度正常,但是腎虛了,腎又為一身之氣的根本,心氣也就不足了,心不能主血脈了,血壓也會高。

阿偉:對。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可我還是有點不明白,為什麼腎虛了,會影響血壓呢?

福哥:好的,我再給你解釋解釋。像上麵說的第一種情況,就相當於中醫常說的“血瘀”。血液黏稠,在血管內不易順暢地流動,也就是中醫說的“瘀血阻絡”,中醫病理上把它歸為實邪。造成瘀血阻絡的原因很多,腎氣虛了,不能主一身之氣了,造成心氣也跟著不足了,不能推動血液在脈管內運行,即所謂氣虛血瘀。因此,中醫把高血壓分成兩大類:一個是實證;一個是虛證。前麵講的血黏度高的,瘀血阻絡,就是實證;而腎虛引起的氣虛血瘀就是虛證。當然也有實證和虛證並存的情況。

阿偉:您的意思是,可以把高血壓分成高血黏度型(瘀血阻絡)、腎虛型(腎氣虧虛)和高血黏度加腎虛二者結合型(氣虛血瘀)三種類型的高血壓。

福哥:是這樣。

阿偉:你再具體給講講吧。

福哥:我們測得的血壓都有兩個值——收縮壓和舒張壓,通俗的叫法是高壓和低壓。高壓就是心髒泵出的血打到血管壁上時的壓力,而低壓是血管壁反彈的壓力,就相當於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收縮壓和舒張壓之間的差值,叫做脈搏壓,簡稱脈壓。成年人正常的血壓一般低壓不超過90毫米汞柱,高壓不超過140毫米汞柱,一般80/120毫米汞柱比較理想,這之間的壓差為40毫米汞柱。影響血壓的因素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外周的血管阻力,外周阻力主要指來自周圍小血管的阻力。可以想象,當阻力增大,留在大動脈裏的血液就會增多,當然血壓就會升高。什麼原因會使阻力增大呢?主要是血管的口徑和血液的黏稠度。血管越細,血液黏度越高,外周阻力就越大。

阿偉:明白,稠的東西不那麼容易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