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有效教學之我見
教學方法與經驗研討
作者:錢進兵
摘 要:追求有效,是基礎教育課堂教學的永恒主題,這就需要教師不斷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不斷開拓實踐,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有效;數學;初中
有效教學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師要認真研究教學策略,更新觀念,發揮主觀能動性,鑽研教材,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那麼,如何進行有效教學?
一、明確教學目標,提高教學內容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指揮棒,它在數學教學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限定著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對保證課堂教學有效進行至關重要。新課程標準要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麵目標的有機結合,數學教學的每堂課都應該努力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教學目標在關注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要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知識和成功的體驗,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個學生學習的需要。教師要合理製定教學目標,要兼顧目標的各個組成部分,既要關注知識和技能目標,又要關注學習過程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還應有所側重,根據教材特點科學分配三個維度的比重。目標設置既要符合“課程目標”中“總目標”的要求,又要體現現階段、本章節的具體目標定位,避免廣度和深度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在強調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同時,不能忽視知識教學,應切實保證知識教學的有效性。
二、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性提問
在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提問,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通過設計目的性問題,了解被提問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分析能力.課堂教學中有效的提問應有針對性,且在適當的時間進行,比如,在課前提問與上節課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可幫助學生複習數學知識,鞏固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記憶.也可以在課中講完一節內容後進行提問,檢查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教師提出相關問題後,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進行分析,然後再通過學生的回答,了解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情況。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隻有對數學產生了興趣,才會主動參加數學教學活動,才能使學生在動作、情感和思維等各方麵得到有效提高,同時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一)數學概念生動化,數學內容具體化
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都喜歡照著課本解釋數學概念,或是喜歡舉一個數學領域的例子給學生詮釋數學概念,這樣做很難引起學生的重視。要想把數學概念變得通俗易懂,就要把數學概念放到生活中去,把數學概念生活化,如舉生活中的例子,把數學概念生動具體化,讓學生產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