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家的馬車到達河陽縣城的時候已近午時。
馬車從東城門進城,剛轉入徐家南門外的大街,眼前的景象就讓趙氏母女大吃一驚:大街上的汽車、轎車、馬車、人力車一溜兩行排了足足有三裏來長。
到達徐府正門,商姓覓漢從馬車上跳下來,從車上拿下一個長凳,放在馬車的右側,先請趙氏和於廣憶下了馬車,然後拿著禮單走到門口遞給一個中年男子。
中年男子正是徐明侯的堂兄徐燃,在徐燃的旁邊站著徐府的管家徐福和明侯的堂叔弟徐燭、徐燦、徐炳、徐煉等人。徐家的火字輩的人全部被安排在大門口接客、安排客人入席。
看到於家的禮單,徐燃不敢怠慢,一邊派人跑進去告知徐老爺子,一邊安排人卸車拴馬。
趙氏剛剛帶著於廣憶走到二門,就看見徐添徐老爺滿麵含笑從裏麵迎了出來。走近了,徐添向趙氏抱拳作揖,說道:“區區小事,何勞嫂夫人的大駕?”趙氏含笑回答道:“令郎的親事驚動了整個海右,老婆子今天也想湊個熱鬧。”二人邊說邊走,一直走到到女眷席上,徐添親自安排趙氏坐了主客的位子方罷。
徐家原本安排了一百桌酒席,其中本家四十桌,外來的客人六十桌,但是今天看來,來客遠遠超過了預算的數目!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海右省經商的日本人聽說藤原先生今日嫁女,紛紛來湊熱鬧。
來客中還有英國、法國、德國人,這些人或者是徐燃徐煥的同學,或者是他們兩人的朋友,他們來的目的純粹是想來看一看這個轟動整個海右省的結婚大典。這些不速之客的摻入,使得原本無意要來祝賀的人不禁也都動了看熱鬧的心理。
這樣一來,商界的、政界的、軍界的名人濟濟一堂,使得負責迎接客人的徐燃吃盡了苦頭。麵對出乎意料的場麵,徐燃和叔叔徐添商量後決定,徐家本家人今天一律不入席吃酒,今天隻招待外客,明天再招待本族人。徐家自水字輩以下全部作為陪客給客人倒酒續水。因為徐添對日本人抱有成見,徐燃決定讓叔叔隻接見老親和世交,對於不速之客,他和他的兄弟們負責接待。老親和世交的酒席安排在後花園的暖閣裏,其他客人包括兩套戲班子則一律在前院坐席。
藤原先生全家三天前就到達了河陽縣城,借住在徐家的老親王家的一處閑置的院內。
在藤原先生到達河陽縣城的頭一天,一個連的士兵就從岩左縣來到了河陽縣城,他們是省主席親自下令開拔到此的,其目的是保證藤原先生及其一家的安全。藤原先生一到河陽,立即知會河陽縣長朱玉珂,把這一個連的士兵打發走,沒有絲毫的商量餘地。縣長隻好照辦。
來到河陽縣城後,藤原師孝首先把河陽的嫁女步驟打聽得得一清二楚,然後就著手嫁女事宜。全家人和他們雇來的幫工足足忙活了三天才把藤原依依的嫁妝準備齊全。在所有的嫁妝之中最惹眼的是汝窯出產的一件筆洗、一個筆筒和一幅山水畫,此畫是《東郊春行圖》!
迎親的八抬大轎早已經出發。轎子的前麵,徐明侯頭戴黑色的禮帽,穿大紅綢袍,胸前佩戴大紅的綢花,胯下騎一匹火紅色的高頭大馬,領著身後一大群仆從和一班子鼓樂隊浩浩蕩蕩地向東而來。
一行人抬著花轎,吹吹打打來到王家門前。剛剛走近王家大門,早已經守候在門口的下人們立即點燃了花炮。在震耳欲聾的花炮聲中,徐明侯下馬進門。
在王家客廳裏,藤原一家早已經備好了一桌酒宴,女方司禮先生走套路般地念完賀詞後,一個孩童用托盤托著一杯香茶跪請明侯喝迎親茶,明侯接杯喝完迎親茶,摸出一塊大洋放在托盤裏,小男孩喜笑顏開地離開了。
這時,藤原家臨時雇來的一個傭人上來斟滿兩杯酒,還是用托盤托著舉到明侯的麵前,徐明侯恭恭敬敬地端起酒分別遞到藤原先生和夫人手裏,接著跪倒在地,連磕三個頭後對嶽父嶽母說:“爸爸,媽媽,感謝你們對依依的養育之恩,感謝你們對我的信任,我要接依依走了,高天厚土作證,我會對她負責一生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