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陽縣誌》記載:河陽故城位於河陽縣鳳鳴鎮鳳鳴村,西漢時為河陽侯國,在今河陽縣城東六十裏。西漢末置縣,成帝封淮陽王孫劉炳為河陽侯。隋大業末廢縣。該城遺址南北長六百餘步,東西寬四百餘步,現鳳鳴村座落其上,至今在該地發現漢代的磚瓦殘片。
河陽侯在封地隻延續三代就被剝奪了侯爵,隻有第一任河陽侯劉炳葬在封地,其墳墓在鳳鳴村東北角上。巨大的封土堆曾經像一座小山矗立在鳳鳴山前,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於侯爺的敬畏一日淡似一日,漸漸地越來越多的村民在侯爺的頭頂上動土。
鳳鳴村幾乎家家養豬,“養豬圖攢糞,掙錢是枉然”。村人從坡裏把土或者車拉或者手推運回家曬幹墊在豬圈裏,土跟豬屎豬尿混合就成了大糞——這是鳳鳴村人最主要的肥料來源。坡裏無主的閑地就是人們的取土場,侯爺墓這個巨大的封土堆更是一個極好的取土場。封土堆一年比一年小,逐漸地,沙石混合的墓頂露了出來。
大清朝剛剛謝幕的那一年,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兩聲巨大的聲響把整個鳳鳴鎮人從睡夢中驚醒,懵懵懂懂的人們戰戰兢兢地躲在家裏,心裏七上八下,仿佛在等待著一個不可預知的災難的降臨。然而巨大的聲響隻響了兩聲,整個村莊又歸於一片靜寂。
第二天,人們在村東北角的侯爺墳上發現了兩個大洞,這兩個大洞深不見底,即使村裏膽量最大的村民也不敢下到洞底一看究竟。村裏的明白人知道這是有人盜了侯爺墓。
鳳鳴村人對於盜墓之人恨之入骨,因為鳳鳴村人一直把侯爺墓當成村裏的一道風景,村裏的小孩子一直把這裏當成最好的玩樂場。
因為侯爺墓的存在,村裏的小孩子們最喜歡玩“占山頭”:一群孩子站在侯爺墓頂上,另一群孩子往上攻,誰占領了最高點誰就是最後的勝利者。山頭時時易手,孩子們樂此不疲。
而現在,山頭上出現了兩個深不可測的大洞,黑虎隆冬,像兩個巨獸的眼睛,再沒有孩子敢去那裏玩耍。隨後發生的一件事又讓去那裏取土的人少之又少。
那是侯爺墓被盜後的第三天,村裏有一個年輕人突然中了邪似的在村裏邊跑邊大聲叫喊,喊聲淒厲令人毛骨悚然。年輕人的父親叫來幾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把他抓住。誰知這個看似弱不禁風的年輕人此時卻是力大無窮,十幾個小夥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摁在了地下。其時黃祁的父親還在世,聽到召喚,立即熬好了藥湯準備好了狗血,一陣連潑帶灌卻是毫無作用。黑黃色的藥汁抹在麵目猙獰的臉上分外讓人恐怖,這個年輕人邊掙紮邊大叫:“我是河陽侯,袁克樹炸了我的家,搶了我的東西,我一定叫他不得好死。”有人認識袁克樹,知道他是鼇頭村人,好幹掘墳盜墓的營生。
一個月之後,從鼇頭村傳來了袁克樹離奇死亡的消息。
袁克樹盜得金銀財寶玉器古玩回到家後沒有高興幾天,腳心上莫名其妙地長了一個雞眼,奇癢無比,奇疼無比。袁克樹找大夫把雞眼剜得幹幹淨淨,以為就萬事大吉了,誰知幾天後傷口不但沒有愈合,而且周圍出現一圈紅腫,紅腫不斷向四周蔓延,最後整個右腳就像凍透了的爛地瓜不斷向外冒黃汁。不僅如此,幾天後腿上也有了紅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