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章 謎老吳真相大白(1 / 2)

直到老吳死,也沒有人弄清他姓甚名誰,家住哪裏。

大躍進時候,鳳鳴村人打石頭造梯田,在老石坑的南麵打出一個山洞,打出一段塵封的曆史,也基本破解了老吳的身世之謎。

在山洞裏,人們發現了人和馬的骸骨各二十多具,各種各樣的兵器若幹,在兵器中有一把寶劍格外引人注目。這把寶劍劍身長一米多,劍鞘已經腐爛不堪,但是當人們把劍從腐爛不堪的劍鞘中抽出來時,一道寒光射人眼目讓人不寒而栗!寶劍!絕對的寶劍!此劍發出的光非尋常兵器所能。

當即有人拿來一束鐵絲試劍,寶劍及處,鐵絲立段,劍刃則毫發未損!劍身底部鐫刻著一行小字:天王賜小寧王。關於老石坑種種怪異的傳說仿佛一下子找到了答案。

公元1868年夏天,撚軍的最後一支在小寧王的帶領下亡命海右,在河陽縣東大麻灣一帶遭到清兵的伏擊。小寧王帶著一千多人左衝右突,拚死突圍。但是清軍的合圍陣如同鐵桶般嚴密。眼看就要全軍覆沒,天上突然陰雲密布,如同黑夜,隨即大雨傾盆。小寧王暗叫一聲“天助我也”,遂率百餘騎往東突圍而出。

當他們來到鳳鳴嶺北麓的時候,點點人馬,發現隻剩下二十多人。此時人困馬乏,道路又泥濘難走,此時如果再有一支伏兵出現,他們將束手就擒。小寧王眼望鳳鳴嶺上,希圖找一塊闊大的樹林暫避一下,然而他失望了:鳳鳴嶺上能藏住人的林子實在沒有。小寧王等人邊看邊走,當他們走到老石坑的時候,突然有人發現在老石坑的南麵山壁上露出一個山洞,洞口被從峭壁上垂下來的青藤遮住大部分,一條小道連著老石坑的北岸。

這個山洞是很多年前開采石頭時留下的。鳳鳴嶺上出產一種石頭,石頭灰紫色,一經雨淋立即呈絳色,顯得富貴典雅,因此成為富貴人家蓋房子的首選。這種石頭數量有限,老石坑那裏最多。隨著時間的推移,本來是一道緩坡的老石坑那裏很快就出現了一個很大的采石坑。為了采出更加成型的石頭,人們不在露天作業,而是望山裏打洞。在潮濕的山洞裏采石能采出顏色更正、形狀更好的石頭。

這個山洞縱深五十多米,洞口雖然寬不及丈,然而隻要進了洞口,裏麵寬闊無比,千八百人藏在裏麵也寬綽有餘。這個山洞早已經廢棄了,因為那種石頭已經被人采伐淨盡了。

小寧王大喜過望,能找到這麼一個避雨的地方實在是老天保佑。他第一個走近洞口掀開遮蔽洞口的青藤,然後牽著馬走了進去。士兵們依次也進了洞。在洞裏,他們脫下衣服擰幹晾在洞中的石頭上,然後倚著洞壁都睡著了。

人在累壞了的時候是感覺不到饑餓的。當他們醒來的時候,雨住了,太陽從東邊升起來了。他們這一覺整整睡了二十多個鍾頭!饑餓湧上每個人的心頭。怎麼辦呢?

小寧王望望剛從死亡線上逃出來的屬下,再看看渾身泥濘的馬匹,眼睛濕潤了!殺馬!一個念頭出現在腦海中,但是接著就被自己否定了。因為別說找不到幹柴烤熟馬肉,就是找到了也不敢在山洞裏舉火做飯,那樣做無疑是給清兵報信。小寧王的眼光轉來轉去,不久停留在一個年紀很小的兵丁身上,這是他的親兵,姓陳,名元,今年剛滿十五歲。陳元就是後來的老吳。

三年前,陳元還是個剛滿十二歲的孩子。他的父母在商州城裏開了一家酒店,祖傳的烹調手藝,在當地頗有名氣。陳元從八歲起就一邊讀著私塾,一邊有空跟在父親的旁邊學著炒菜。

十二歲的那年,父親偷偷地讓他掌勺做了一桌飯菜,結果滿桌客人沒有一個人嚐出和平日不一樣來。大喜過望的陳元父親準備擴大門麵,轟轟烈烈地大幹一場。

一場災禍不期而至!商州城裏有一個朱姓富戶對陳家酒樓這塊地皮垂涎已久,曾經多次找到陳元的父親要高價買下來,陳元的父親哪裏會同意,他還正想著擴大門麵呢!

眼看陳元已經能獨自掌勺,姓朱的徹底絕望了。

不甘心的他使出下三濫的招數,在一次去陳家酒店喝酒時,偷偷在一道菜裏下上了砒霜,導致一個客人當場死亡。陳元父親被捉入獄,在獄中他百口難辯,結果被判斬監侯。沒有等到秋天,陳元父親就在監獄裏含冤而逝,陳家酒樓也被沒收,陳元和他的母親姐姐流落街頭以乞討為生。一個月後,她的母親上吊自殺。為了葬母,姐姐自賣自身去一家富戶當了丫鬟,陳元則四處流浪無地安身。

秋天,小寧王的隊伍攻下商州,走投無路的陳元獨闖小寧王大營,要求入伍,並當場在大營裏展示了他的廚藝。小寧王愉快地收下了他,並且把他當做親兒子一般來看待。

陳元的武藝是小寧王親自傳授的,小寧王傳授給陳元的是流傳在民間的六通錘和八卦刀,這種武術雖然看起來笨拙但是相當實用。陳元已經端了兩年的大勺,手勁很大,所以武功進步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