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二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一)(1 / 2)

陰曆八月初一是徐燭的生日,徐府上下決定好好慶祝一下。

幾天前,徐燭就遍發請帖,河陽縣城裏的有頭有臉的人都接到了。徐燭現在是竹內眼前的紅人,而且和各個日軍頭目和偽軍頭目都很合得來,在河陽縣城,他頗有點翻雲覆雨的樣子。

自從徐明侯離開河陽縣城,整個徐府就是徐燭的天下了,他的保安隊就駐守在徐府內。

徐明侯幾代單傳,沒有特別近的同族,與徐燃和徐燭是最近的。他們是同一高祖父,屬於堂叔兄弟。徐明侯不在家,徐燭住在徐府其實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然而得到入住徐府的手段卻是不太光彩,這是因為巴結鬼子而得到的賞賜,得之非正。

逆取而順守——徐燭飽讀兵書,深知這個道理。自從他入住徐府以來,他並沒有露出一點小人得誌的樣子,反而整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他首先同徐府的仆人們處理好關係,對於仆人們的月例錢不但沒有減少,而且還翻了一番,仆人們請假一律照準,老仆的生日他都記著送上壽禮。很快,徐府的仆人們都接受了這個新主子,少數幾個人賭氣就是不買他的帳,他也客客氣氣地送上一筆錢財,讓他們回家。幾年來,徐家的仆人除了認為徐燭當漢奸不對之外實在提不出別的毛病。

在後院穩定的同時,他很重視同同僚之間的交往。徐燭舍得花錢,徐家也有的是錢,不說別的,就是那些徐明侯來不及帶走和掩藏的古董、字畫也價值連城。鬆田在河陽的時候,徐燭送給他不少字畫,竹內駐守河陽的時候,他也送了不少。不但日本人從他那裏得到了好處,就是偽軍頭目們也獲惠甚豐。

楊斌全和歐陽賀同徐燭來往最為密切。

楊斌全人稱“楊鬼子”,心眼太多。他本身聰明,且讀過大學,見過大世麵,一般人他是瞧不大上眼的。此人深愛古董,他喜歡古董並不是為了獲利,而是真心喜歡。每當得到一幅好字,他能把自己關在屋裏一天不出門,等到出門的時候,他寫出來的字能和得到的字魚目混珠、真假莫辨了。因為懂行,所以一般的贗品是過不了他的眼的,他不但能看出贗品,有時候還能看得出這是何人所偽。

楊斌全是鬼子麵前的第一紅人,不光是因為他會日語、聰明,更重要的是他是隨著日軍入關的,是滿洲帝國派遣來的。這批偽軍最得日本人的信任,和日本人基本上穿一條褲子。

徐燭不得不用盡心機巴結楊斌全,經常送給他一些小玩意,雖不十分珍貴,但絕對是古物。

有一次,徐燭邀楊斌全過府飲酒,酒酣耳熱之際,徐燭拿出一副保存得板板整整的字畫。打開一看,是徐翻、徐羽合作的東郊春行圖。楊斌全的眼一下子睜大了,他細細地盯著這幅畫,眼睛裏滿是貪婪與不舍。

“楊兄,送給你了!”徐燭說道。

楊斌全以為自己聽錯了,又問了一句:“徐兄說什麼?”

“這幅畫,送給你了。”

楊斌全的臉色由白轉紅,很長時間沒有轉過本色來。等他安定下來之後,又把眼睛湊在離畫不到五公分的地方細細端詳著這幅幾乎是傳說中的名畫。很長時間之後,他從畫上摘下眼睛,高深莫測地對徐燭說道:“令祖名滿天下,仿品太多,防不勝防啊!”

徐燭仿佛早有準備,他淡淡一笑,說:“楊兄所言不錯,但是如果仿品出自徐明侯和藤原依依之手,您認為怎樣呢?”

“那自然是奇貨可居。”楊斌全毫不猶豫地回答道。他又一次細細地欣賞了這幅畫,然後小心翼翼地把畫卷卷起來,用紅絲繩綁好,再把它小心翼翼地放進盛畫的木匣中。

楊斌全對著徐燭拱拱手說:“楊某無功受祿,慚愧慚愧啊!”

徐燭說:“楊兄是太君眼前的紅人,還請楊兄在太君麵前多多美言。”

楊斌全聽後急忙擺擺手說道:“哪裏哪裏,還是徐兄會來事,我還得請徐兄在太君麵前多多美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