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章 等閑平地起波瀾(二)(1 / 2)

商芝鎮的農救會工作一開始進行得比較順利,他們在春天青黃不接的時候向大戶人家借了一些糧食救活了一大批貧民,當初在借這些糧食的時候,很多地主就說這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了,但是沒有想到麥收一結束,農救會立即安排如數歸還糧食,讓那些對農救會抱有成見的大戶改變了看法。

借著這股東風,農救會主任商誌成決定在本鎮掀起大規模的減租減息運動,決定把租子減到一半,把減下來的一半用於軍糧,少收或者不收平民的糧食。

然而這些措施在商玉齋這裏遇到了大麻煩。

商玉齋是商芝鎮的老鎮長,商家是商芝鎮的第一家。商玉齋有句口頭語:手裏有糧,心中不慌。他每年都要囤積至少一百石糧食,不是為了謀利,隻是為了防止儉年。去年囤積的糧食幾乎全部被鄭寒食的隊伍買走了,商家所有的糧囤都空了,商玉齋正準備今年好好補充一下糧囤;另外,他的三兒子商誌豪捎信讓他多囤積糧食,他的隊伍急缺軍糧。所以,當農救會減租的消息傳到他那裏的時候,他一百個不同意。

商家有不少人在農救會裏做事,有些還是商玉齋的近親,他們多次多人出麵勸他認清形勢,無奈商玉齋死心眼一個,他不止一次地對人說:“我商家也是抗日的積極分子,我曾經給抗日隊伍捐過糧食,在整個商芝鎮我家捐的糧食最多,為什麼非要把糧食捐給八路軍呢,現在國共合作了,捐給國軍不是一樣嗎?”

商玉齋的四個兒子個個不同凡品,大兒子現在在重慶國民政府裏做事,商誌英為共產主義事業壯烈犧牲了,商誌豪在鄭寒食手下張士祺團任一營營長,小兒子商誌傑雖然自小膽小怕事,不敢出去闖蕩,但是書讀了不少。

因為三個兒子不在眼前,所以商玉齋樂得把最小的兒子留在身邊,現在的商誌傑就在商芝鎮私塾裏教書。

商誌傑雖然膽小,但是對外麵的事情有所了解,他對商玉齋說:“爹,我們家已經安享富貴二百多年了,所謂月滿則虧物極必反,世道要變了,我看還是順應形勢,人家叫幹啥就幹啥吧!”

還沒等他把話說完,商玉齋一個箭步跑向屋外抄起一把鐵鍁就要鏟死他!幸虧覓漢們拉著,商誌傑才脫身而去!

商芝鎮農救會主任商誌成多次勸說商玉齋無效後終於對其失去了耐心,隻好把這件事上報給了獨立團。獨立團團長袁子文火了,對商誌成說:“對這樣的頑固分子應該毫不客氣堅決打擊。”隨即命令平原縣農救會副會長顏補正親自去商芝鎮處理這件事。

顏補正是個中年男子,當年就是商誌英介紹他入的黨。商誌英犧牲後,他改姓埋名活動在龍吟河兩岸,他資格很老,但是職位卻不高,這幾年一直在尋找立功的機會,現在,機會終於來了。

顏補正來到商芝鎮後馬上組織人開商玉齋的批鬥會,批鬥會的會場設在村北。當商玉齋被兩個農救會會員架著走上台時,下麵的他的小兒子商誌傑立即癱倒在地,商誌傑發現這個地方正是當年商誌英被宣判死刑的地方!

一向迷信的商誌傑頓時覺得這場災難似乎是冥冥中早已經安排好了的。當天的批鬥會並沒有收到如期的效果,因為到場的基本是商芝鎮人,他們對於商玉齋不僅有一種天生的敬畏之心,而且就為人處事來說,商玉齋並沒有在商芝鎮積累太大的民憤,幾個發言的農救會成員並沒有提出商玉齋的很多毛病,隻是說他阻撓減租減息是不對的,是很大的不對。

看到這種情況,顏補正直搖頭。開完批鬥會之後,顏補正對商誌成發了火,讓他趕緊想辦法把商玉齋批倒,如果再這樣的話,不僅上頭會怪罪下來,而且商誌成的農救會主任也會被免職。

在顏補正的親自監督之下,商誌成召開了農救會骨幹會議,會議進行了六個鍾頭,在這六個鍾頭裏,所有人不吃不喝,終於拿定了一個方案。

隔了一天之後,對商玉齋的批鬥重新開始,這一次同上一次最大的不同就是台下的觀眾換了人,大部分是外鄉鎮的人員,台上批鬥的對象除了商玉齋外又多了他的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