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義兄妹:張仁強和張仁秀(1 / 1)

信義兄妹:張仁強和張仁秀

開篇

2012年12月13日下午,在安徽省霍邱縣周集鎮信用社,張仁強將袋子裏的10萬元錢,放進了信用社的窗口。隨後他站在櫃台前,看著一張張的錢幣被慢慢點清,紮堆放好。點錢的時間大約半小時,多名營業員一同分工,由於這些錢裏有很多10元、20元的零散鈔票,張仁強隻能一直趴在櫃台邊,注視著點鈔機。

這最後的10萬元是張仁強和張仁秀一起還掉的,兄妹二人每人5萬。同時,這10萬元錢裏,張仁秀的5萬元以零鈔居多。不過,張仁秀的5萬元並非全都是她的。12月13日中午,直到午飯過後,張仁秀才匆匆趕到周集鎮。她偷偷地告訴記者,錢不夠,還差幾千塊錢,“中午讓丈夫家的一個親戚送到家裏的。”張仁強的5萬元裏有1萬多元也是借來的。“錢不夠,不得不借。”張仁強固執地認為,此前他曾說2012年年底會還完最後10萬元,“如果不還,外人怎麼看?”

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每天都有人問,最後的10萬元錢什麼時候還”。張仁強稱,再被逼問,他將崩潰。

13日15時許,錢全部點清,眾多記者和圍觀的居民陸續離開,隻留下信用社門頭LED顯示屏上不斷播出的“歡迎信義兄妹張仁強、張仁秀到周集信用社替兄還貸”的字樣。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2009年初,張仁強的哥哥張仁春患病去世。在去世之前,張仁春通過貸款和向朋友們借款,籌集300多萬買下了苗圃,準備在霍邱縣周集鎮大幹一番。這個願望最終沒有實現,留下的是巨額的債務。張仁春去世後,債主不斷登門,在母親的勸說下,張仁強和張仁秀兄妹接下了哥哥的債務。

張仁強說,賣掉機器和設備,將這些錢還給債主後,“最後還剩下120萬元的債務”。2009年春節剛過,張仁強懷揣著300元錢來到了合肥。經過一番折騰之後,張仁強選擇了收廢品和養豬。隨著生意越來越好,張仁強漸漸地還掉了70萬元的債務,妹妹張仁秀在老家靠著養豬還掉了40萬元。

2009年,因為替哥哥還債的問題,和張仁強過了大半輩子的妻子離開了他,並帶走了家裏的積蓄。而還債時,“也要偷偷摸摸的,不然你還了這一家錢,那一家就會找你麻煩”。張仁強稱,連續3年春節,他都是大年三十傍晚到家,正月初二就回到了合肥。

“張仁強和妹妹替哥哥償還債務”的事跡被報道後,他的身影不斷出現在報紙上和電視裏。他們被人稱為“中國好人”、“信義兄妹”。

在肥西縣的養豬場裏,張仁強穿著一件舊皮夾克,在豬圈裏喂豬。“出名後日子沒法過。”張仁強說,很多的媒體記者不斷聯係,“采訪一個下午,豬就沒人喂。”“有的時候出門坐公交車,經常會被人看著。”張仁強說,感覺自己有時候像動物園裏的猴子,被人圍觀。

更多的壓力來自於老家。“以前我還經常到老家走走親戚,現在沒法走了。”張仁強解釋,“還錢在農村來說是天經地義的,但很多新聞卻誇我,老家一些人會在背後,甚至當麵議論我。”張仁強稱,他始終覺得臉在發燙。感受最深的是張仁秀,在一次記者去采訪後,丈夫和她狠狠吵了一架,“之後閑言碎語不斷出現。”張仁秀稱,有時候甚至都不敢出門。

12月13日,在還完錢之後,張仁秀顯得特別輕鬆。“現在不怕別人說了,我把錢全部還了。”張仁強和張仁秀的願望相同,希望最後10萬元還掉之後,家裏人能夠歸於平靜。不過這個願望目前來看很難實現。12月13日傍晚,一名記者告訴張仁強,最近他要到合肥來領個獎,而另一個記者則希望張仁強配合他們拍攝專題片。

(摘自《江淮晨報》 作者:姚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