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人民創造的,那個時代的人民隻是在被動地創造曆史罷了.至於偉人,人民創造了曆史,曆史再創造偉人,所以偉人和人民相比隻是孫子輩的."
"你們這一代輕視一切"
"好了老頭兒,我們不談曆史和哲學了.我告訴你我在幹什麼."
"沒興趣."
"這台儀器發射出兩束激光,在遺體的大腦中的一點彙聚,另一台儀器接收這兩束光的幹涉條紋."
"類似於全息攝影."
"看來您不是什麼也不懂.這實質上是一種全息攝影,但是它的精密度達到分子級.同時這兩台儀器還對所攝物體進行X射線衍射分析,以記錄其分子結構.這一套係統合起來叫三維記錄儀,在分子級精度上,它可記錄所攝對象的全部信息,包括了對象在每一點上的分子結構.這台儀器是我從朋友那兒借來的,我真正感興趣的是下麵這件事:我所在的研究院最近搞出了一個全息仿真軟件,這個軟件可對三維記錄儀記錄的信息進行分子級仿真.比如用三維記錄拍攝一瓶牛奶吧,把攝到的信息輸入計算機,電腦就可在分子級別上摸擬牛奶的變化.三天後,從屏幕上看看那瓶以電脈衝形式存在計算機中的牛奶,你會發現,它變酸了."
"無聊."
"牛奶是無聊,但人的大腦呢?如果把人腦的三維記錄信息輸入計算機,會出現什麼?老頭兒,如果現在你還無興趣,你就是個木頭人了."
"會出現什麼?"
"不知道,所以我來試試."
"為什麼不用你的腦子試?"
"要能當然好,但活的生物體的分子時時刻都在變化,活著的大腦中的分子變化更是頻繁.前不久必須將被攝物放置於液氦中,用低溫抑製其分子的熱振動才能進行拍攝,現在發展到能對常溫物體拍攝,但對處於高溫和劇列化學反應中的物體,還有生命體,都無法進行分子級三維全息記錄."
"可以去醫院太平房."
"去過三次,還去過兩次火葬場,已對五個死去的大腦進行了分子三維記錄,加這個是第六個了."
"你這事還要多長時間才能完?"
"你看,屏幕上的紅色區域是已被記錄完畢的,照這樣下去需要三個小時.但這一段時間儀器和水晶棺不能受到頻率大於20赫茲,振幅大於2.5微米振動,否則會破壞已建立的分子坐標係,掃描必須重新開始.昨天我的同事對一塊白堊紀三葉蟲化石進行拍攝,進行了兩個多小時卻前功盡棄,振動來自蘇聯阿爾拜疆共和國一個廢金礦中的地下核試驗.但願以後三個小時中他們別再試了,世界和平萬歲!"
這時是淩晨0點30分,新月正把它柔和的銀光撒在天安門廣場上.廣場上一片寧靜,一隻失眠的螢火蟲在廣闊的草坪上一閃一閃地飛著,空中一隻已熄了燈的廣告飛艇一動不動地懸著,在月光中像一隻浮在夜空的橄欖;廣場周圍過去時代的建築在靜靜地沉睡,再往遠處,林立著本世紀初出現的摩天大樓群.出於保護北京古老的文化環境這樣一種願望,這些高層建築大部分是按二十世紀出現的光亮派建築的設計的,摩天大樓的表麵是一層鉛合金鏡麵,以通過反射與環境協調.現在,大樓的鏡麵反射著月光,如同夜色中一根根晶瑩的巨大水晶柱,使這座古老的城市在月光下蒙上了一層夢幻色彩.
這是公元二千一百八十五年六月十日淩晨.
這時,地球仍是天上的一顆星.
這時,北京仍是地上的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