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盜賊之國”意大利(1 / 2)

“盜賊之國”意大利

百姓生活

作者:卡爾梅洛·阿伯特

如今,意大利幾乎成了“強盜之國”,成了劫匪、歹徒的樂土。政府是“扶不起的阿鬥”,治理來治理去,卻總顯得力不從心。久而久之,竊賊、強盜在意大利幾乎變成了“受保護動物”,誰也碰不了。最後,不得不啃下這塊硬骨頭的,隻能是普羅大眾和他們的小家庭。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實的存在——有內政部、司法部發布的官方數據作支持,白紙黑字,清晰明了。別以為待在市區的家裏就萬事大吉,不信的話,我們調出數據看一看,安全感“從此是路人”。

先說犯罪情況。2014年記錄的盜搶案件總數為156萬,每10萬居民中就發生過2550次盜搶,和2010年相比增加了16%。其中,入室盜竊251,558起,數量十分驚人:這相當於平均每天發生689起,每小時29起,每兩分鍾就有1起。盜竊最猖狂的是皮埃蒙特大區,緊隨其後的是艾米利亞-羅馬涅、倫巴第、托斯卡納和威尼托。近4年來,搶劫案的數量也有所增長。2014年,意大利共發生2萬起搶劫案,平均每10萬居民31起,和2010年相比增長了32%。在這方麵,坎帕尼亞大區“勇拔頭籌”,平均每10萬居民有95起“暴力盜搶”。排名第二的皮埃蒙特大區隻有坎帕尼亞的一半,而瓦萊-達奧斯塔大區雖然排名並不靠前,卻在4年間保持了118%的平均增長率。

冷冰冰的數字背後,是反複上演的個人和家庭悲劇。在威尼托的埃拉克萊亞,一對夫婦在參加女兒婚禮期間家中遭到爆竊;在下布雷西亞的羅加納,一位老太太出門辦事回來,竟發現家中的珠寶、錢財,甚至丈夫的骨灰盒都不翼而飛;在摩德納,一位66歲的女士遭遇入室盜搶,強盜將她的手腳綁在椅子上,用錐子恐嚇她,把她的家翻個底朝天,最後還開著主人的車揚長而去。最近發生的這3起案件隻是冰山一角。在其他案件中,有的家人被打,有的被噴霧熏暈,甚至還有女性在超市停車場、火車站、地鐵站公然被搶。可以說,這個國家為吉普賽人創造了“得天獨厚”的社會環境,讓他們得以自由犯案並逍遙法外。這不是什麼種族歧視、種族主義,也不是空穴來風——意大利社會投資學院中心(CENSIS)的數據表明,這一類的罪犯中,有54%不是意大利人;被捕的嫌疑人中,外國人占62%;但外籍囚犯隻占42%。

我們先把國籍、種族放到一邊,來觀察一下數據。意大利平均隻有7%報備的盜搶案最終能破獲,破案率不到10%。而且需要強調的是,“逮捕”和“定罪”是兩碼事。我們再看入室盜竊的數據:2013年入室盜竊案有251,442起,警方控製或逮捕的嫌疑人共15,263名——隻有6%。那其他的犯罪分子呢?自然是逍遙法外,繼續作奸犯科。值得注意的是,對司法部門來說,2013年還算不上特別糟糕——因為2012年、2011年,甚至2010年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而且犯罪率每年都在上升。

在國家無法保障公眾安全的情況下,意大利人作何感想?又有何反應?唯一的出路似乎就是拿起武器了。截止到2014年底,意大利共有397,384人將運動器材當作防盜武器,相比之下,2011年隻有35.2萬人,2007年連這個數字的一半都不到。此外,68.9萬意大利居民擁有獵槍;20,162人擁有持槍證,兜裏隨時都可能裝著槍。今年4月,米蘭法院大樓槍擊案發生後,總理馬泰奧·倫齊就表示,要“更堅決地遏製武器擴散”。這通講話可謂是“短視之極”——因為,事實上,除了加強自我防禦外,民眾已經找不到更好的防盜措施了。

今年2月發生在維琴察市加油站的槍擊事件很好地說明了這一問題。讓我們站在主人公格拉齊亞諾·斯塔奇奧的角度回顧整個過程:你正在汽油泵旁幹活,突然間,一個蒙麵男子氣勢洶洶,闖進了你的視野,緊接著,他開始敲擊珠寶店的櫥窗玻璃,他的同夥也帶著鎬和撬棍,你會怎麼辦?這時,你的好友兼店員珍妮還在珠寶店裏,她成功把這些不速之客暫時鎖在外麵,但麵對暴徒,她手足無措,隻一味呼喊著“救命”。更糟糕的還在後頭:仔細一看,你還發現,和她一起關在店裏的竟然是劫匪的內應!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你拿起獵槍,朝天空放一槍,可那幫人隨身攜帶的是手槍和衝鋒槍,一點都不為所動。於是,情急之下,你迫不得已槍殺了其中一名劫匪。現在,你的頭像被印在了“北方聯盟”黨的文化衫上,被奉為英雄,但你還在咒罵那該死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