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養生防病法
新時尚/新品位
作者:榮震
春季
1.起居調攝:《素問·生氣通天論》載文:“春三月……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誌生……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春天陽氣生發,夜晚應睡就睡,早晨應早起,到戶外做一些和緩、舒展的運動,如吐納導引、太極拳等,以適應春天陽氣升發需要。
2.飲食調養: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順應肝的升發特點,選用辛味,少用酸味;同時根據木土關係,應選甘、淡、平之品以養脾胃。這類飲食,養脾胃的有麥子、稻穀類、豆類等,舒肝的有新鮮蔬菜、胡蘿卜、橘子、佛手瓜等果類。
夏季
1.起居調攝:《素問·生氣通天論》有雲:“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誌勿怒……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夏季晝長夜短,應夜臥早起,白日可適當午睡以養陽,不可坐臥冷濕之地、吹風飲冷、室溫過低等,使陽氣閉鬱。宜適度勞作,使陽氣能宣泄於外,即“若所愛在外”,方為“養長之道”。
2.飲食調養: “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用鹹補之,甘瀉之。”暑天汗多,用鹹味之品補充心液,如淡鹽水、海產品(海帶、紫菜等)。長夏多濕,易困脾陽,可食用健脾化濕之品,如扁豆、苡仁等。還可服用清淡消暑、補益氣陰之品,如綠豆、蓮子、山藥等。
秋季
1.起居調攝:《素問·生氣通天論》強調:“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誌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誌,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早臥以避秋肅殺之氣,應肺氣之降,陰氣之斂;早起以領略秋爽,應肺氣之宣。適當做一些呼吸吐納導引功法,以使肺氣得以宣肅。初秋天氣方轉涼,應不忙添衣,微寒刺激有助於增強肺衛固護之力;深秋天氣已寒,應注意添衣保暖。
2.飲食調養:秋季燥氣當令,“燥者潤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選用酸甘養陰潤燥、養肺護膚之品,如梨、粳米、百合、麥冬、蜂蜜、乳類等,忌辛辣、燥熱之品。
冬季
1.起居調攝:《素問·生氣通天論》論曰:“冬三月,此為閉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誌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暖,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冬天宜早睡晚起,等待日出以後方外出活動,使陽氣、陰精得到很好的潛藏和保養。冬季戶外運動量可適當加大,但應避免皮膚出汗過多,而陽氣隨之外泄,此謂“奪氣”,“奪氣”多了就稱為“亟奪”,這是違背“冬藏”之道的。
2.飲食調養:以溫陽補腎益精為重點。以肉類、蛋類、豆類等為主,尤其是血肉有情之品,更能補益精氣。但應掌握“勿擾乎陽”的原則,避免辛熱燥烈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