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不吵架,這個可以有哦

專欄

作者:翁虹

許多人都說,和情侶旅行是兩人情感的試金石。旅行結束,一些人留下難忘而美好的回憶增進了情感,一些人卻因旅途之中分歧太大而鬧得不歡而散,甚至因此分道揚鑣。

很慶幸,我和先生屬於前者。每一次旅行都帶給我們太多美好的回憶,旅行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每年,我們都會提前規劃和協調好兩人的工作時間,預留出一起旅行的時間。

當然,最初也有過不歡而散。那一次,是聖誕節,先生和水晶跟隨我去雲南演出,順道一起遊玩。主辦方邀我吃晚飯,我特別想讓他一起去,但先生不樂意。我們誰都無法說服對方,鬧得很不愉快,彼此雖然在同一個空間但良久都不講話。

但這也給了我一個警示—大家有不同的個性和脾氣,想說服對方按自己的思維去做其實很難,辯論和爭吵都無法改變對方,隻會破壞彼此的感情。我漸漸悟到,“求同存異”才是旅行中的法寶。

比如,先生是公司裏的CEO,喜歡從宏觀掌控,所以他規劃整個行程,選擇旅遊地、研究酒店的設施、尋找適合小孩的場所等。先生負責發號施令,我負責執行。旅行中,一些具體的細節由我來定,比如晚餐吃什麼菜式我選擇好就給餐廳打電話,預定好位置。

不過我倆還是有很大差異的。先生愛躺在旅館裏睡覺,我曾逗他:“親愛的,你真是屬豬的啊,這麼愛睡覺。”我是閑不住的人,不願過多休息。於是我們商定好:先生可以選擇睡覺,我可以按自己的需求做別的安排,另一方不得有異議。有時候,先生會提議:“那我們就休息一個小時吧,再一起去逛。”我也會欣然同意。

我會和他一起逛電子產品,這是男士比較喜歡的;女士喜歡買衣服、包包、首飾什麼的,先生也會陪著給出他的審美眼光;當然,我也會陪著先生選領帶、西裝之類的。要知道以前我是絕不會這樣做的,但現在已變成一種美好的習慣了。

男女關注和喜歡的東西不一樣是很正常的,所以當時間有限,我們又有各自想逛的地方時,就會分開行動,約定好多少個小時後在某個地方彙合,這樣大家都可以逛得盡興。最後還可以分享彼此的戰利品。

很多時候,旅行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情,它會牽涉到孩子或老人。和老人孩子一起旅行,不僅是求同存異了,更要秉承—非原則性問題要以他們的需求為主。

照顧旅途中的老人,重點在於合理分配時間和妥善安排飲食。要考慮到他們是否需要午休時間,在飲食上不能太油膩或太鹹,要以清淡為主,但也要吃到有特色的菜肴。在他們逛累時,要及時找個歇息的地方,比如在茶室或公園,喝喝茶聊聊天。

對於旅途中的孩子,要多帶他們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記得小水晶剛兩歲時,我獨自帶她去香港,在時代廣場采購東西。進商店沒多久,小水晶就開始鬧騰,我被吵得頭暈腦漲,索性把她放到店家的座位上。突然,營業員小姐詫異地說:“翁小姐,您的女兒……”我回頭一看,小水晶邊哭邊扯著自己的尿不濕,可憐的尿片已經被揪出一大截。我十分尷尬,連聲跟店家抱歉,然後一個箭步上前抱著她快速離開現場,身後隱隱傳來一陣笑聲。這個“慘痛”的教訓,讓我深刻體會到,堅決不要帶過小的孩子去人多嘈雜的購物場所,孩子們對此是毫無興趣的,而且還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他們更需要的是看看自然風光、人文景觀,肆意奔跑和呼吸新鮮空氣。囑咐媽媽們,也別忘在出行時帶上孩子感冒發燒時常用的藥物。身在異國他鄉,孩子容易水土不服。

當旅行中有了這些準則和法寶,硝煙和號角就會銷聲匿跡。相反,懷著放鬆的心境置身於美麗風景之中,人的情感會變得更溫馨、更親密。不久前,我們一家三口去泰國,在濃鬱的異域風情感染下,一向實用主義的先生也浪漫了一把,為我們定了一頓燭光晚餐。不僅如此,他還當場送我鮮花,邀請現場樂隊為我們演唱。真的是一個難忘的晚上。先生這樣的行動也許隻有在那樣的環境下才會有。遠離了日常熟悉的場景,異鄉的風情和文化總會帶給我們新的衝擊,喚醒我們內心更美好的情愫。

如今,連不到6歲的小水晶,看到自己小時候四處遊玩的照片時,也會感慨:“哇,我小時候已經去了這麼多地方呀?好開心啊!”對她而言,這都會是童年難忘的回憶。

無論多忙,記得抽一點時間,和心愛的人或家人一起旅行吧,留下屬於你們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