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途中,她虛心向洪飛討教,又問朝廷人事、可能擔任本次會試主考官的人有哪些,以及他們的脾氣喜好等等。
洪飛見她謙遜好學,也樂意指點她。
經過交談,洪飛發現梁心銘的才學比自己有過之而無不及,卻並不自傲,洪飛大為讚賞,覺得她為人踏實,加上都是年輕人,一來二去的,就像朋友一樣相處起來。
李惠娘極有眼色,每日親自伺候茶飯,因周大人暈船,她變著法兒地做各種可口開胃的飲食孝敬。
這讓周大人和洪飛都很滿意,讚她賢惠。
等周大人暈船症狀減輕後,也常出來,為梁心銘講解曆次科舉見聞、評論文章和政事。
周大人道:“明年春闈,主考官不是禮部尚書崔大人,便是翰林學士李揚李大人。崔尚書喜愛老成持重的文風。新帝登基那年,朝廷開恩科,一舉子名叫張望,詩文書法都好,在鄉試中也是得了解元,人人都說他才高八鬥,是能奪狀元的。會試時,崔大人覺得他策論觀點太過激進,評論認為:通篇文字激昂,確實振奮人心,然而,國家大事非同兒戲,不是憑書生意氣就能解決的。若沒有切實有效的措施,與紙上談兵的趙括有何不同?容易誤國。因此,隻給了個末流。若非愛惜他才華,希望他能改進,說不定名落孫山。”
梁心銘聽了凜然,默默記在心頭。
她沒有問周大人,那篇文章是否真的紙上談兵。
因為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
大凡激進的觀點,在實行過程中不可避免會觸及一部分人的利益,而堅持推行的結果,誰也無法預料。
不論哪個朝代,革新永遠是個敏感的話題。
革新,也未必就一定都正確。
她又問道:“李揚李大人呢?”
周大人道:“李大人便要寬容的多……”
這一路下來,梁心銘獲益匪淺。
他們也談到王亨,梁心銘知道了王亨更多事。
洪飛奇怪,王亨為何一直沒趕上來呢?
眼看就要到京城了,他打趣道:“王大人還說要照拂青雲,如今連人影都沒有,如何照應!莫不是他故意躲著?青雲,你便跟著我回家去。等明日我羞他。”
梁心銘道:“不敢勞煩房師。”
洪飛道:“這等小事,什麼勞煩!”
梁心銘道:“學生準備去徽州會館。巡撫大人臨行前給了兩封手書,學生去找同鄉,打算租個院子住。”
洪飛想,讀書人都是有傲氣的,梁心銘手裏有些銀子,租房子比住在別人家自在,也就不再勉強他。
又笑道:“等安泰回來,看我問他。”
梁心銘輕輕一笑,眼前浮現王亨的麵容。
王亨和他們先後到達京城。
那天早晨,他在馨香亭內醒來,就離開了。
他雖然確定梁心銘不是林馨兒,卻沒打算放棄追查血玉鴛鴦的來曆。他繪製了林馨兒的畫像和血玉鴛鴦的圖形,交給別苑管家,令他安排人手分別去賀城、華陽鎮周邊城鎮查尋,看可有人見過畫中人,或者血玉鴛鴦。
林馨兒的畫像,他是依照六年前的模樣繪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