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麟歎了幾口氣,又看了眼李知瑉和一旁蒼白著臉的趙樸真,低聲道:“我們上官家在附近的淩城有店鋪,我立刻讓他們緊急調藥,先生需要什麼藥,隻管開口,我命人緊急送來。”
秦王遇刺中毒昏迷的消息不脛而走,刺客是死士,被擒了立刻服毒而死,查看身上果然似是常年在馬上生活的突厥人,還有突厥發型,秦王中的毒還是域外奇毒,一時小道消息滿天飛,然而卻又有一種消息不同凡響:突厥人都是莽撞性子,哪裏會用什麼毒?如今突厥大敗,各參戰部族四分五裂,那烏索可汗也不知所終,誰還會有心思來毒害秦王?再說了毒害秦王對他們有什麼好處?若是真有這本事潛入戒備森嚴的城守府毒殺一國親王,那早不毒晚不毒,這會兒戰局已定,還毒什麼?還專門帶了突厥人的彎刀、突厥人的發型裝束來暗殺,這不是故意激怒大乾嗎?突厥人隻是不擅計謀,可也不是傻子啊!
果然這些推理都有理有據,將士們也都起了疑心,對啊?為什麼這會兒才來毒殺秦王?
結論就是,這明顯就是自己人幹的,內賊,才能進入戒備森嚴的城守府,然後熟悉情況,一擊必中,為什麼要殺秦王?廢話,這不是明擺著擋路了嗎?等秦王回京,那還得費事想辦法安罪名處理了,如今正好還在邊疆戰場,派個刺客謀殺了,誰也拿不到證據,所以主謀是誰?還有別人?最大得利者,可不是親兒子剛剛搶到了最大戰功的東陽公主嗎?
這一番推理邏輯嚴密,漸漸流傳開來,聽到的將士們盡皆深信不疑,卻也都同仇敵愾起來,秦王那是誰?雖然是天潢貴胄,卻也是跟著大家出征同甘共苦的,這次大戰也是他以身為餌設下陷阱才扭轉了戰局,這場出征,大家都心知肚明他的功勞最大,如今呢?最大的戰果被人伸手擢取不說,秦王都忍下來了,居然還要你的命!
將士們在前線拿命來拚,衝鋒殺敵,以血肉來保家衛國,卻有人為著肮髒的政治,來暗算,扯後腿,讓人萬劫不複,天下還有比這更齷蹉的事嗎?這天下還有公理在嗎?
前些日子的憋屈、不甘累積下來,如今發酵得越來越大,變成了對秦王的同情,對世道天理的不平。情緒在普通將士之間一次次的悄悄流傳中不斷變大,將士們義憤填膺,憤懣不平,便是其中一些將軍理應彈壓此事的,卻也在不滿的情緒下坐視流言愈演愈烈。
應無咎這日卻忽然來了,押了一車藥品過來,道是範陽節度使應欽聽說王爺被刺,命義子應無咎送來,同時卻又帶來了另外一個震驚的消息:烏索可汗也遇刺了,身首分離在自己帳內,刺客身手非常高,趁夜伏殺,一擊得手,烏索可汗身邊親衛都是武藝高強之人,竟然也折了數個,在那刺客手下毫無抵抗之力。如今突厥那邊隨著烏索可汗的身死,部族四分五裂,各自擁戴烏索可汗的長子、三子、和幼子,數日之內,已經混戰了幾次,看來在他們分出勝負之前,是不會有人和朝廷議和了。
趙樸真還以為是應無咎上次說的找遊俠兒去刺殺成功了。
“並不是我派去的。”私下應無咎卻找趙樸真說話:“我派去的人回來和我說,算起來,烏索可汗遇刺那日,與王爺被刺的時間幾乎就是同一夜,而且這手法太精通專業,並非一般人能做到,幹脆利落得就像是專業殺手中的頂級殺手,但是殺手一向不會介入國仇家恨,收費又極貴。”
趙樸真這些日子一直在昏迷不醒的秦王身邊服侍,有些疲憊,但頭腦卻一刻不停地在思索著下一步的打算,這會兒卻忽然腦袋一閃,想起了那一夜公孫鍔的反常舉止,形影不離的公孫刃的不知所蹤——“神醫鬼殺”。
難道,這才是公孫兄弟出現在這裏的真相?
“聽說上官名下的產業都在四處收解毒的藥材……”應無咎並不知道她的想法,看了看她,欲言又止,半日才繼續勸她:“你還是最好還是不要卷入這些朝廷爭鬥中,母親說,知道您看重王爺,但是王爺應該足以自保,你還是多看顧著些自己。”
趙樸真知道上官麟最近是讓人送了頗多解毒的藥材來讓公孫先生放手治療,但是也隻是控製住毒沒有進一步擴散而已,秦王依然昏迷不醒,憂心忡忡,卻也隻當應無咎關心自己,點了點頭,又尋思著公孫鍔的那事,心裏想著不知道王爺究竟知不知道公孫兄弟的計劃,如果知道……那這難道是他安排下來的後手?朝廷要求議和,他就安排下了殺手,隻求讓這戰爭徹底結束,百姓得以生息……
誰知道這樣一個人,卻仍然是被身後射來的冷箭給暗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