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星戰

特別報道

作者:涼雨

名單機密

全明星首發終極名單公布的那一刻,最大意外來自樂福反超霍華德,這導致全明星正賽出現了從未出現過的奇景:東西區兩支球隊裏,竟然沒有任何一名真正的中鋒球員。

中鋒在如今NBA格局中慘遭弱化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體現,其中受傷最大的,自然是丟掉全明星首發的“魔獸”——自從2007-08賽季首次開始把持這個位置以來,他六年來首次在開場跳球時要坐在板凳上。

現在回頭看之前霍華德關於全明星投票機製改革的言論,依然能體會到他是有多麼憤怒:“我認為這並不公平。你不能取消中鋒的票選,這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因為每隊都有一名首發中鋒。也許中鋒並不能得更多的分,但能掌控前後場內線。”

“魔獸”所言並非沒有一點道理。NBA看似中鋒人才凋零,但這個位置的全明星遺珠可有不少大牌。除了四個入選者(霍華德、波什、諾阿、希伯特)並無太大意外,考辛斯、德拉蒙德、埃爾·傑弗森和佩科維奇的數據都不錯,可惜他們都被戰績所累。

其實根據現役NBA聯盟各位置的人才分布,整體趨勢是控衛>大前鋒>中鋒>得分後衛>小前鋒。這方麵來說內線球員的時代並沒有過去,如果你沒機會得到詹姆斯和杜蘭特這樣的超級側翼,圍繞優質控衛+內線建隊仍是可靠的選擇。

NBA的小前鋒群確實星光熠熠,但優質球員的數量卻不如中鋒。詹姆斯和杜蘭特是聯盟中最好的兩個球員,喬治和安東尼也戰力也能排進聯盟前15。但接下來的佼佼者,比如蓋伊、帕森斯和巴圖姆等人的檔次就要明顯低得多。這也是為何“小前鋒時代”得打個引號

而且,本屆全明星也有出現一大奇觀,當頂著首發身份的“四大小前鋒”被換到板凳上休息時,頂替他們上場的隻能是後衛或者內線,因為板凳上再無一個三號位了。

大前鋒的群體並沒有因為加內特和鄧肯的老去而顯得青黃不接——安東尼·戴維斯托科比受傷的福,最好的大前鋒們也算集體亮相新奧爾良了。在這個六人群體中,除了諾維茨基和戴維斯一老一少外,其他四人算是中生代球員的尖子生。

阿爾德裏奇和格裏芬兼具數據和球隊戰績兩大硬指標,在最新的MVP上,他們都能緊隨杜蘭特和詹姆斯之後。尤其是格裏芬,在保羅缺陣這段時間,快艇能保持戰績不降,他當居首功。至於此前已經打過兩次全明星賽季的樂福,他早以“數據男”著稱。米爾薩普雖然是另一種風格,但兢兢業業的他能夠上位也在情理之中。

其實本屆全明星名額競爭最激烈的位置是在後場,僅參加全明星正賽的24位球員中,控球後衛一個位置入選的就有庫裏、保羅、沃爾、歐文、利拉德和帕克六人,此外還有五位得分後衛(喬·約翰遜、哈登、德羅讚、韋德、科比),後衛線上就幾乎占了全明星的半壁江山。不僅如此,即使已經入選了這麼多人,目前聯盟還有一大批出色的後衛僅僅是因為名額不夠而沒能進入到全明星,比如德拉季奇、康利、洛裏和蒙塔·埃利斯等人。更遑論還有三位聯盟的頂級後衛因為傷病錯過了全明星:羅斯、威斯布魯克和朗多。如果他們一直保持健康,很難想像其中的哪位會錯過這趟新奧爾良之旅。

回頭看在2008到2012這幾屆新秀中,目前進過全明星的有15人,九人是後衛,在過去五個賽季的最佳新秀獎四個頒發給了後衛,格裏芬是近五個賽季惟一一個拿到最佳新秀的前場球員,而本賽季也是三個後衛在爭奪最佳新秀。

有一項數據可能充分說明如今的球隊有多麼依賴後衛。如果統計在過去六年NBA球隊通過助攻得到的分數占他們總得分的比例,本賽季NBA球隊平均58%的分數來自於助攻,上賽季這個比例高達59.6%,而在2011-12賽季,這個數值是57.5%,2010-11賽季是57.7%,在2009-10賽季是56.4%,2008-09賽季隻有56.5%。

和後衛崛起相對應的,如今NBA的球隊更加注重球的轉移速度和外線射手的效率,在過去七個賽季,每一支成功的球隊都是圍繞他們的射手布置進攻戰術的。這也能解釋喬·約翰遜為何能夠入選,他在自己精專的方麵還過得去,真實命中率也在平均水準以上。但約翰遜的籃板和助攻幾無貢獻,作為單功能射手,射術並不能算是特別漂亮。